最近手机市场很热闹,除了新老品牌打得你死我活之外,还有很多行业外的企业正在蓄势进入,例如盛大、360、百度、腾讯等,不同的媒体对这种现象有不同的解读,而我们认为,这恰恰是一种乱象,因为乱世才能出英雄,因为行业还没有出现真正的领导型企业,所以才有这么多企业跃跃欲试,换作几年前,一个外行企业,谁又会去挑战诺基亚呢?
手机更新换代加速
这些年,获益于芯片技术的突飞猛进,手机适用的处理器主频由几百MHz已经提升到1.5GHz,而且最高4核处理器已经入市,这个进化过程远比X86的处理器发展快,摩尔定律在这里也被加速了。处理器的快速进步极大的满足了手机厂商的需求,而两年里,手机配置快速提升,拼配置成为主旋律,手机的发展史中从来没有一个时期像当前如此看重配置,厂商乐意,消费者喜欢,这给新入行的企业带来机会,首举高配置就能吸引目光。
价格永远最敏感
随着硬件快速进步,当年的旗舰配置瞬间变成了入门级配置,1GHz单核,512M内存,这种组合已经是典型低档机配置,但这种配置已经基本够用了,这又产生了机会,以一个“不可思议”的价格登场,一样能够吸引目光。
Android手机入门门槛低
大量的开源代码和第三方ROM,导致了Android平台高度碎片化,但也让Android手机的开发门槛大大降低,大量的山寨Android手机就是很好的证明,智能手机的开发远不如想象的那么难,虽然做个好手机还是很难,但要做出手机来,已经不难了。机会又来了,以前大型团队干的活,现在快变得和攒电脑一样简单。
Google,你郁闷,所以我快乐
众所周知的原因,Google和中国政府关系不好,因此Google的服务在中国是不是能被正常的使用,令所有手机厂商都担心,而这些服务恰恰是Android的核心系列应用之一。为了避免让用户对这些服务产生依赖,手机厂商的做法就是,阉割掉与Google一切有关的服务,这让Google不开心,但Google也拿不出合适的解决方案。这造就了巨大的市场机会,也是各种互联网大企业想扎入抢市场的主要动力。
机会重重,不想插手都难受,不做点手机显得会被时代淘汰,各路人马涉足不是没有道理的。有些消费者可能想,只要捞着实惠,竞争更大一些,岂不乐哉,实际上,这种思想下,很容易被厂商利用,而让自己的目光变窄。
某新晋公司,于2011年8月发布M手机,该手机具有当时最快的CPU,而价格比起竞争者便宜了40%,毫无疑问,这受到了各界关注。各种报道与炒作随即而起,甚至连石墨散热膜都拿出来说事[其实很多都有,设计得好甚至不需要],还大谈“屏幕RAM”[莫名其妙的东西]等等,这些炒作在不断强化性价比概念,继而被某些人升华成“良心”,随之而来的就是“被抢购”,然后就是“难产”,于是又得到了“火爆”的销售局面。光说报道量来说,这个M手机甚至超过了知名企业产品,但也有人坚定的认为这不是炒作的结果。M手机到底卖出了多少呢?是个谜。
而此时,这家公司宣布融资9000万美金成功,总融资额达到1.3亿美金,公司估值为10亿美金。10亿美金是什么概念呢?索尼收购爱立信所持索爱的50%股份,代价为10.5亿欧元,即索爱估值为21欧元,折算为27亿美金不到。回过头再看,不禁要问,这家公司到底是专职卖手机还卖股份的?当然这种模式,对于那些投机的公司,就太具有诱惑力了,卖股份始终是很刺激的事情,很多创业者将公司股份售出视为成功终点。
一轮疯狂的炒作,很多消费者眼里只有M手机了,“比竞争对手便宜很多所以非常热销所以买不到的印象”已经很深,实际上,市场上还有品质更高,性价比更好而且不“被抢购”的手机存在。M手机的真实性价比很难评估,因为它的性价比是“预支”的,很多持有人都是经过排队预售获得,排队过程中,性价比会下降,再拖久点,其实就沦为当前普通配置了。这种“预支性价比”其实不是一种合适的竞争方式,会有一只无形的手悄悄的遮住消费者选择的目光,让消费变得不够清晰。
有了这么一轮示范,加上“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古训,999元甚至更低的双核智能手机也要面世了,而且可能还不止一款,而M手机摇身一变,变成青春版,价格下浮几百元,继续惜售的老把戏。而那些竞争机型,什么时候上市,是不是敞开供应,是以卖手机知名行卖股份之实?是玩票还是搅局,都是未知数,对于消费者来说,又多了新选择,但对行业来说,是福是祸却是未卜的。
我们称之为乱象,但并不是看衰有关企业,相反,我们认为这个行业的企业死脑筋太多了,需要放入几条鲶鱼来刺激,但刺激竞争对手的时候,应有底线,对消费者还是应该保持适度敬畏,玩弄炒作手段时,也应该考虑到信誉是否也会被一起“预支”掉。有性价比纵然是好事,但不等于,我给你你性价比,你就得觉得我什么都好。
我们认为,手机行业真正能产生推动力的正面力量是各种创新的应用,而不是行销的把戏,一个真正的手机企业,不会以威胁行业发展为代价,而我们也殷切希望,入行的企业,以尊重消费者、尊重对手的前提下,进行应用创新设计创新,而不是沉迷于营销创新,不要让消费者觉得某企业做软件很恶心,做硬件更恶心,如果产生这样的恶劣印象,结果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我们不只是有坏的预期,还有好的预期,传统手机厂商的思维僵化,乱象丛生间,确实机会遍地,把握好,我们也希望这些新入行者,做一个真正的手机厂商,做一个值得尊重的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