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不如男?西方指挥坛男权观点引争议
李瑾 于 2013.10.30 11:21:09 | 源自:音乐周报 | 版权:转载 | 平均/总评分:10.00/20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不如男?!”这是中国豫剧《花木兰》中一段有名的唱词,直抨“女不如男”的偏见。但是现实版的木兰故事似乎从来都没消失过。

2013年的英国逍遥音乐节上,第一次出现了一位女指挥家的面孔——57岁的马琳·阿尔索普。人们没有料到,在女大师横空出世的同时,竟然有人发出了颇为刺耳的声音:“女不如男!”此论点一经媒体公布,即刻引发了西方指挥界的一场激烈论战。

  • 彼得连科——玩指挥棒女不如男

    正当媒体对美国女指挥家马琳·阿尔索普在逍遥音乐节上的精彩亮相欢呼雀跃时,现任奥斯陆爱乐乐团首席指挥的俄裔指挥大师瓦西里·彼得连科却在《挪威晚报》的采访中直言:“当下乐坛,玩指挥棒当然是男性强于女性。原因很简单:当男指挥家站在指挥台上时,音乐家们会更加关注音乐。当女指挥家站在指挥台上时,音乐家们很容易分散精力。”

    此番言论一出,即刻招来业界和媒体的强烈反击。英国卫报乐评人伊凡·赫维特在《是该将指挥棒交给女大师的时候了》一文中抨击彼得连科:“如果彼得连科先生认为,拥有较好容颜的女子站在指挥台上会让男性音乐家异想天开的话,那么您自己的夫人不就是合唱指挥吗?难道所有观众在面对女指挥时,都会心生杂念?再者说,57岁的马琳·阿尔索普根本不是什么拥有较好容颜的小女孩,她的指挥气度丝毫不逊色于男性指挥家。所谓女不如男,或者说女性指挥家会让音乐家有杂念的论点,是对女性的诋毁还是对男性的侮辱呢?”

    挪威女指挥家凯瑟琳·威尼斯坦言:“我很惊讶彼得连科会说出这样的话,因为这种观点根本站不住脚。女不如男是旧有过时的观念,根本说明不了当下的现状。如今的乐坛已经涌现出越来越多有才华的女指挥家,她们根本不比男性指挥家差。”

    明日之星——女性指挥家队伍壮大

    为了抨击彼得连科的观点,乐评人伊凡·赫维特专门在Twitter网站上做了一个有关女指挥的在线博客调查,结果24小时之内就收到了上千份跟贴。而且,仅在24小时之内的调查中,就搜索出84个有关女指挥家的名录网站。女指挥家的队伍不仅在日渐壮大,其知名度和水准也是越来越高。仅亚裔女指挥家,伊凡·赫维特就列出了两位:中国女指挥家张弦和韩国女指挥朴恩善。

    曾经在“马泽尔·维拉指挥大赛”获得第一名的张弦,如今是活跃在国际乐坛颇为耀眼的女指挥家。除了纽约爱乐,张弦客席指挥的乐团也多为一流乐团,如美国洛杉矶爱乐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和伦敦交响乐团等。身为指挥大师祖宾梅塔助手的朴恩善,2012年因在法兰克福歌剧院指挥歌剧《波希米亚人》获得国际赞誉。此外,当今最有前途的女指挥家还包括索尔蒂国际指挥比赛一等奖和马勒指挥大赛的获奖得主成沶妍,墨西哥裔女指挥奥朗德拉·德·拉·帕拉(Alondra de la Parra),希腊裔指挥家斯塔马蒂亚·卡拉姆匹尼(Stamatia Karampini)和卡塔尔爱乐乐团音乐总监汉娜张。有好事者甚至将上述几位女指挥家称之为指挥界的明日之星。

  • 从上述女指挥的名录中能看出,亚裔女指挥家的阵容正在不断扩大,其知名度也在追赶西方指挥乐坛的男性阵容。然而,细心的人从上述信息中不难发现这样的现实:每一位亚裔女性指挥家的背后,都有一个头牌男性大指挥家在做推手——如张弦背后的洛林·马泽尔和朴恩善背后的詹姆斯·列文。

    二线乐坛——女指挥家的现状

    英国BBC网站最近刊登了一篇名为《女性指挥家缘何这样稀少?》的文章,寓意颇深地提出了几个问题:“如今女性研习音乐的不在少数,但几乎没有任何女性能在古典音乐的指挥台上获得最高职位,为什么?缘何美国女指挥家阿尔索普在118年的逍遥音乐会中第一次亮相,就引发如此大的震动?”

    有一个数据显示:美国的几十家乐团中,获得音乐总监席位的女性仅一人,此人正是在逍遥音乐会掀起波澜的美国女指挥——现任美国巴尔的摩交响乐团音乐总监的阿尔索普。上世纪70年代,纽约爱乐就有人公然宣称:“女人根本指挥不了勃拉姆斯,而马勒是男人的音乐。女性根本理解不了男性作曲家的音乐世界。”

    让我们再看看如今冉冉升起的那些明星女指挥家,尽管她们客座的名团不计其数,但也只是客座而已。即便是担任乐团的音乐总监,也都是二线乐团。比如2009年被任命意大利米兰威尔第交响乐团音乐总监的张弦,卡塔尔爱乐乐团音乐总监汉娜张。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冲破男性围栏的美国女指挥家马琳·阿尔索普,据说是一位同性恋者。难道,非要拥有雄性激素的女性,方可担当指挥的重任?

    尽管历经百年的变迁,越来越多的女性登上了指挥台,但当今的指挥台仍然由男性主宰。一个拥有上千年历史性成见的社会,不可能因几个冉冉升起的女性新星而发生根本改变。或许,50年甚至百年之后情况会有转变。

    当媒体将攻击目标对准俄裔指挥大师瓦西里·彼得连科“女不如男”的成见时,人们在分析现状之后才遗憾地发现,大师所言恰恰道出了当今乐坛的残酷现实:当今的指挥台,的确是“女不如男”!不过,也有人认为,但凡有了第一个阿尔索普,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乃至更多的女性拿起指挥棒冲击指挥坛的最高领地。至于女性何时能够走到指挥界的最高领奖台,恐怕只是一个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