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祥:精微的诗意与科学的自觉
肖向东 于 2014.01.13 10:10:48 | 源自:深圳特区报 | 版权:转载 | 平均/总评分:00.00/0

偶然看到一张李泰祥先生的照片,一身汉服,瘦削清朗,风神飘举。整个人散发出的气质好像来自遥远的民国,来自书香弥漫的古籍。先生在音乐的诸多领域都有大贡献,特别为人熟知的是他在打破艺术歌曲和流行歌曲之间藩篱以及融合音乐和文学等方面做出的开创性努力,成就了一批既广为传唱又极具艺术品位和审美价值的佳作。

纳博科夫曾说,风格与节奏是一部小说的精华,伟大的思想不过是空洞的说教;李宗盛也认为,歌曲写来写去就是喜怒哀乐那么点事,最重要的就是建立自己的风格,因为人家能不能辨识出你是谁,就看风格。李泰祥先生正是一个极有风格的作曲家,这一点不仅可以从他的作曲、编曲等方面看出,也可以从他选择的词作和歌者方面看出,因为一个严肃的艺术家在选择合作对象的时候一定是异常审慎的。他所心仪的诗人,包括徐志摩、郑愁予、罗夫、痖弦、三毛等名家,他喜欢他们写的那些既深情蕴藉又自然明快的诗。有时候,他也亲自写词,那首令人神清气爽的《春天的故事》就是他自己操刀而成:

  • 黄昏的时候我散步在小溪旁
    见到一位美丽的姑娘 纯净又可爱
    我不禁问她春天的故事
    她摇摇头对我笑一笑 送我一支小小铜铃花

这般的羚羊挂角、空谷足音,让人不禁想到古诗《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一样地清幽、隽永、微妙,一样地都在似有还无之间,让人顿生“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之感。

  • 李泰祥先生所钟爱的女歌手,无论是唐晓诗、齐豫,还是许景淳、黄琼琼,都有一副可以唱美声的好嗓子,而且惊人的相似。或许,她们唱别人的作品的时候会展示不同的特点,但只要是李泰祥的作品,她们演绎起来都不慌不忙,云淡风轻,有一种优雅自持的风度。《一条日光大道》是先生作品中比较特别的一首,其编曲和味道非常类似美国的乡村歌曲:先生爽朗干脆的声音首先响起,沧桑又充满活力,仿佛一个长者走在前面招呼我们上路;齐豫的演唱迅速跟进,这不是我们熟悉的那个优美高亢、略带清冷的声音,而是热烈、烂漫,已经与日光融为一体;之后,在如同心花怒放般的钢琴声伴奏下,两人的声音互相应和直到结束。在这首简简单单的歌里,你看到阳光灿烂,看到老顽童式的父亲,看到热情难以自抑的女儿,一下子让人有种想出去走走寻找阳光的冲动。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首足以比肩阿姆斯特朗《What a wonderful world》的伟大歌曲,两者都让人感到这个世界还是一片的光亮。

    当然,说到李泰祥先生,不能不提到《橄榄树》,以及《不要告别》、《告别》。后两首歌,马世芳曾有长文《告别,不要告别》进行过精彩分析,他说这两首歌太完美了,“每一播放,便不免残酷地映照出世间的丑陋与无聊。灵魂不够强悍的时候,骤临那样磅礴淋漓的美,简直令人绝望”。纳博科夫说,“好小说的标准有二,精微的诗意和科学的自觉”,借此评价李泰祥先生艺术风格的集大成之作《告别》似乎也非常恰当,因为整首歌不仅有满盈的诗意,又体现出浸淫西方古典音乐多年后的严谨与秩序,而在辉煌的咏叹调式的高潮部分,两者完美融合在了一起。

    沉浸在艺术世界里的李泰祥先生,并不擅长“为稻粱谋”。歌曲流布四方,却在饱受病患之际,还得为医疗费困扰。严锋评价他的父亲、著名乐评人辛丰年的时候说过一句:他这一生,过得很苦,也过得很好。李泰祥先生也一样,过得很苦,也过得很好。他曾说:我决心要从严肃的音乐工作岗位走入群众,写出有风格的歌,能表现我们现在大众生活最动人、精致的感情,写出众人的欢喜悲乐,和对时代的感觉,并融和文学,透过大众歌曲的形式,带给群众,走进生活。今天来看,他的愿望已经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