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5月26日《纽约客》消息,芬兰指挥家、作曲家埃萨-佩卡·萨洛宁(Esa-Pekka Salonen)为苹果公司做了一个新电视广告,这也是在商业广告业沉寂多年的严肃音乐家形象为新潮电子产品所作的第一次代言。特别是当代指挥家、作曲家这一身份,在近代传媒中的亮相先例少之又少,苹果公司这回真的吃了个大螃蟹。
广告:“古典”也现代
在美国的电视节目中,古典音乐本来就不多,即便有,一般也只能听到交响曲或者女高音的跨界改编版,大抵以衬托商品价值为目的,做不了主角。但是这次苹果iPad的广告可不同,外表俊朗的萨洛宁牢牢地抓住了观众的目光——镜头跟随了一路,他一会儿出现在机场,一会儿坐在伦敦的出租车里,一会儿又来到了祖国芬兰白雪皑皑的田野,不变的是他的哼哼声和在iPad谱曲软件上对旋律的试探。萨洛宁的灵感无处不在,直到他的小提琴协奏曲谱写完毕为止。最后一个镜头落在了一座教堂里——抑或是某个音乐会的现场,女小提琴家约瑟夫维茨(Leila Josefowicz)和爱乐乐团将这首小提琴协奏曲付诸现实了,字幕打出“你的诗篇又会是什么呢?”(What will your verse be?),广告以此结束。
尽管这个故事剧情略显简单和老套,但这好歹是美国电视广告中少有出现的严肃音乐——乐曲听起来冷峻、高贵、却有一定的亲和力,萨洛宁虽然不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但是他在古典乐迷中知晓度还是相当高的,身为当代古典作曲家和爱乐乐团(Philharmonia Orchestra)的首席指挥,他在某种程度上象征了较高层次的创造力、鉴赏力和品味。这些都与苹果公司的产品定位基本吻合。另外,据说萨洛宁对于iPad的爱好并非是广告商捏造的——2007年就有记者提到,他在加州圣莫尼卡的苹果店里演示如何使用多种iPad上的作曲App。从广告专业人士的角度看,视频的处理亦可圈可点:场景的节奏把握、谱曲镜头和音乐镜头间的衔接堪称完美,能在短短几十秒钟将一个故事“圆”下来,我们或许不该期望太多了。
但也许,该广告更大的意义在于:大众就此知道了作曲,特别是当代古典作曲家的工作,并不是孤独和晦涩的产物,而是可以与现代科技生活联系得这么紧密。在过去,不要说当代作曲家,就是老一辈的古典、浪漫派作曲家,都罕有被当做广告题材的先例。但是,也有人认为,主流社会对当代音乐的排拒观点因为一则广告而一下子转变过来,仍然是一个不现实的幻想。好在苹果公司没有因错综复杂的顾虑而放弃迈出第一步的勇气。
变革:走入主流视线
从古典音乐行业这个角度看,iPad广告的问世也是一件好事——它证明了古典音乐不排斥新技术的加入。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演奏家愿意用iPad读谱,甚至还有传闻说某支乐团会在演奏时彻底使用iPad代替传统纸质乐谱,是否有效可行虽不好说,但起码古典音乐家敞开双臂,迎接时代变革的姿态是勇敢的、开明的,可敬可佩。
该广告自上线后,《纽约客》上的介绍以及Youtube上的视频以及超过了10万的点击量。阿历克斯·罗斯(Alex Ross),即讲述二十世纪音乐的《剩下的都是噪音》一书作者,也不禁感慨该广告的“高贵冷艳”。那些觉得萨洛宁只不过是借助苹果这一平台推销自己的看法,似乎也只是站不住脚的揣测——他在作曲和指挥界的地位早已奠定,完全不需要以一个广告红人的形象出现在也许永远不会成为他粉丝的大众消费群体面前。
曾经在今年BBC逍遥音乐节上有过《通往自由的三条路径》作品上演的女作曲家帕努夫尼克(Roxanna Panufnik,是波兰籍作曲家Andrzej Panufnik的女儿)这么评价该事件:“作曲家,如果哪一天被主流文化中的主流人群所看到,所接收,那么必然是公众社会的一大进步。过去,我们作曲家只是缩在学术象牙塔的小天地里,但是这则广告告诉我们,如若享有一份普遍的街头声誉,也是很不错的哟。”
iPad:不只有“愤怒的小鸟”
现如今,各式古典音乐App已经积累了不少拥护者。从早先时候能显示乐队配器动静变化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以及随谱行进的“李斯特b小调奏鸣曲”App,到最近几个月热销的互动电子书“莫扎特计划”(The Mozart Project,售价4.99磅,荣登iBook Store美国非虚构类电子书第一名),都是古典音乐正在走出象牙塔的证明。今天的你,只要坐在咖啡店里,带上耳机,手指划一划,就抵上几十年前购置一套音响器材或一次去音乐厅听讲座的经历,岂不快哉?一些杂志、媒体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潜在的变革,比如今年4月的《BBC音乐杂志》里,“莫扎特计划”的App就被BBC打出了五颗星的最高评价。评价中说:“有着互动感的优秀电子有声书!关于莫扎特的音乐、图像、视频资料一应俱全,甚至还包含了一场普希金诗剧《莫扎特和萨列里》的朗诵录音!”
“莫扎特计划”的合作创作者之一菲尔克鲁夫(James Fairclough)对该App得到移动端用户重视颇为欣喜:“人们或许已经意识到了一个iPad所能具有的能量,而我们与iPad App间的关系,其实已经超出了观看者和冷冰冰机器之间的距离,它能让你更自由地‘创造’出某些东西。就拿萨洛宁这个广告来说吧,我觉得它是绝妙的,不仅对古典音乐有益,对iPad的形象也有帮助——它暗示我们除了玩一玩愤怒的小鸟,我们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在iPad上做。”
当红钢琴家霍夫(Stephen Hough)是积极融入新科技的另一个例子,正是他的演奏成全了App“李斯特b小调奏鸣曲”——App中,他的演奏、指法镜头和谱子同步行进。业余时间同时也在作曲的霍夫表示,虽然还没有用一个iPad去作曲过,但他乐意去尝试一下。“我的很多作曲工作都是在长长的旅途中完成的,所以往往免不了涂涂划划,且会把一页纸划得面目全非,最后将其塞到口袋里,等回家后再作整理。”霍夫补充说,“萨洛宁这个广告我看了,我对任何能把古典音乐带给普罗大众的手段都很欢迎,如果古典音乐的广告比雀巢咖啡多一些,那就太好了。”
然而,从女作曲家帕努夫尼克的口中我们却可预知iPad的普及之路依然漫漫:“尽管广告很妙,我还是不会用iPad作曲,因为它的屏幕太小了。如果可以的话,我还是用我的Macbook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