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士 Klipsch是一个来自美国品牌,但在中国境内销售渠道并不是太畅通,因此在普通消费者中知名度并不是很高。在国内,杰士依然有着忠诚的粉丝群。这款Reference ONE耳机在国内并不多见,淘宝差不多600以上。感谢热情读者提供此款样品。
Reference ONE 耳壳可以转动,便于收纳,转轴的好处还有更容易贴合不同的头型。耳壳椭圆形设计,耳壳外侧用皮革纹装饰,并有一圈棕金色装饰。伸缩头梁设计,伸缩部分是金属材质。这样的外观风格与大家熟知的漫步者H850有些像,但要小一号。Reference ONE只能算是中尺寸耳机,也就是俗称的压耳式设计,其耳垫手感柔软,头带的夹力适中,即便大头,佩戴也没有太明显的压迫感,算得上舒适。
这款耳机采用了双边入线设计,带一个三键线控器,支持音量加减和播放暂停按键,采用的是苹果标准,支持苹果设备,包括iPod和iOS,其他手机使用可能只有中间的按钮能用,有些甚至完全不兼容。
官方资料显示,采用的40毫米直径的驱动器,32欧姆阻抗,110dB灵敏度。声学结构则是密闭结构,耳机设计中,密闭结构会带来很大的局限性,例如内外腔的气压比控制,肯定没有开放式那样方便,但好处也是开放式设计没法做到的,那就是明显好得多的隔音效果,在嘈杂的街上,可以获得相对安静的听音小环境,不过请一定注意安全。
回过头来,我们在看看Reference ONE这个名字,实在是有点误导,Reference包含了“参考”的意思,通常被用于参考级监听设备的命名当中,但Reference在这里,仅仅只是一个ID,就像叫铁蛋的人并不是蛋一样。在官方资料当中,也没说到它适合用于精准的监听,看它的设计,显然是为便携设计,从外观、配件、声学结构,它的定位就是便携与出街。
在实听中,我们选用了iPod Nano 6、iPhone 5、vivo X5 MAX、Fiio X3K等多款音源设备。与两款苹果设备搭配时,线控器可以正常使用,而与其他手机配合时,线控器就形同虚设,但也没影响,与X3K配合,也没有出现接口不兼容的现象。声音表现上有区别,虽然是为苹果产品设计,但Nano6和iPhone5声音素质也不如另外两款,在与X5 MAX和X3K配合时,声音的解析力明显更好,尤其低频的控制力方面,差距较大。而这两款中,X3K表现又更好一点。
低频表现:Reference ONE是明显偏向低频表现的耳机,低频风格松软,力度适中,解析力也较好,低频有一定的弹性,不死板,是一种耐听的类型,更适合表现绵长类型的低频。快速打击乐会会牺牲一些瞬态表现,但也不会出现拖泥带水混成一团的现象。低频夸张但不过分,松软而不松垮,对于40毫米的口径的小单元来说,这样的表现算是小惊喜,它的低频表现优于哈曼卡顿 HARKAR-CL。
中频表现:中频部分偏弱,密度差,听大部分小编制的发烧人声曲,会发现其中频结像力并不太好,人声听着有些虚,声音风格上偏暖,略老气,表现成熟化的人声会相对好点。这部分表现则没有HARKAR-CL优秀。中频部分发虚,其实与耳垫有些关系,如果稍稍压紧耳垫,中频立刻会获得改善,结像力和解析力都能明显改善,如果想改造,可以从耳垫入手,不妨DIY一个更薄一点的耳垫。
高频表现:美国耳机的高频大部分都偏暗,这款也不例外,这大概与美国人爱听摇滚有些关系,偏暗的高频可以减低金属声造成的疲劳感,让声音更加耐听,但其他器乐的细节也就跟着牺牲了
Reference ONE最大优点不在于各频段的表现如何,这是一款氛围感表现得相当不错的耳机,尤其在中尺寸耳机当中。使用它听那些小编制的小清新音乐并不合适,但用来欣赏电影、游戏、摇滚等,会发现Reference ONE比同类产品更为优秀,它的低频可以烘托氛围,难能可贵的是,它爆棚音乐的轰炸下,它相对不容易出现混乱,能保持整体更好的层次感和控制力,即便在驱动力不是很好的移动设备上,也有可以接受甚至称得上不错的表现。
再来说说和H850的差别,毕竟他们长得那么像。两者声音风格完全不是一个方向,如果放一首发烧人声,H850完秒Reference ONE,Reference ONE简直就是一无是处,但来一首爆棚的摇滚和舞曲,H850就明显不如Reference ONE了,H850会更易于失控。
Reference ONE虽然不完美,但优点也很突出,而且这种优点,是同类产品并不常具备的。而这种优点,使得其更适合出街使用,在路上也能享受品质尚可的爆棚音乐,应该也是不少年轻人喜欢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