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公园:被逆流席卷
肖向东 于 2015.07.30 19:07:20 | 源自:深圳特区报 | 版权:转载 | 平均/总评分:08.20/41

  • 今年,林肯公园第三次来中国演出。作为一支现象级的摇滚乐队,他们将再一次给中国的广大歌迷带来震撼的现场体验。

    分析林肯公园的风格是困难和无意义的,因为他们嘻哈、流行、金属等各种元素都占全了,当然,这并不是说他们的音乐就杂乱无章,毫无脉络。我觉得,他们演唱的内容和形式以及带给听众的体验是一直变化不大的。在歌词内容上,他们将人在现实世界中可能遭遇的负面心理或情绪推到极致,并探求这种情况下人的挣扎、选择和可能性。如《蠢蠢欲动》(Crawling)所写的:表皮下蠢蠢欲动的/这些永远无法愈合的创伤/我所恐惧的是不断的堕落/我所困惑的是看不清的真相;《最终》(In the end)唱道:我曾那么努力/坚持那么久/可是到头来/一切都无济于事;《无动于衷》(Numb)写的是一个被他人百般摆布而变得麻木不仁的人;还有《彩虹》(Iridscent),描述的也是一片末日景象:灾难、崩溃、悲伤、沮丧、寒冷、迷茫。

    这样的主题在林肯公园的歌曲中屡见不鲜,这种内心痛苦如果用他们的一句歌词来总结的话,就是《Numb》中所唱的“被逆流席卷”(Caught in the undertow),这里所谓的“逆流”,可能是某段伤痕累累的感情,也可能是某次不堪回首的打击,还可能是某个触目惊心的社会问题。林肯公园最大程度地用声音和配乐模拟了这种逆流的形象:它朝你呼啸而来,又不由分说地裹挟着你远去,你身处这种声音的风暴中,一开始还试图调整自己的呼吸和姿态,可很快你就发现只能听天由命,最后,你甚至享受这种上天入地的疯狂感觉了,开始随着这逆流的风暴一起舞蹈了。而带着我们走上这段狂暴旅程的林肯公园,就站在风口浪尖,胸有成竹,目光坚定。从这个意义上讲,林肯公园的音乐像是城邦暴力团的街头狂奔,也像荒原狼的月下嘶吼,更像加勒比海盗在惊涛骇浪间的闪转腾挪。

    林肯公园做到的当然不仅仅是带着我们将痛苦狂放地嘶吼和发泄出去,他们有时候也会唱出他们对痛苦的更深的理解。在《Numb》中,“我”因为“你”的控制而失去自我,变得麻木,很自然的,出路就在于“我”要重新成为“我”自己,可林肯公园不仅仅写到了这种突围,他们还非常难能可贵地写到了一种宽容——“你也和我一样,因为别人也曾对你失望过”,这就道出了人和人本质上的相似性,其内涵和禅味已经非常接近王国维的名句“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了;《Iridscent》告诉我们应该“在所有你所知道的失败上建立希望”,《信使》(The messenger)更是直接唱道:当现实的残酷让我们双眼模糊/唯有爱让我们彼此守护。总体而言,林肯公园虽然唱出了生活的各种不堪和我们的各种脆弱,但最终他们还是给了我们信心:凭着宽容、理解和爱,我们终将度过生活的逆流,我们也终将重新成为我们自己。

    林肯公园给我们展示了摇滚在治愈痛苦和重塑希望上的力量。它不是温情脉脉、知冷知热地引导你放声一哭,而是带你一起嘶吼,一起疯狂,再让你平静下来,然后让你觉得那些逆流不仅看起来没那么可怕,它甚至还会带给我们力量和勇气,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换言之,他们提示我们,逆流不仅不意味着末日,而且还有可能带来一次新生。

    这就是亦正亦邪、忽明忽暗的林肯公园:暗黑,狂怒,但也光明,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