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磊:有故事的好声音
肖向东 于 2015.10.17 15:44:00 | 源自:深圳特区报 | 版权:转载 | 平均/总评分:08.50/51

  • 张磊在《中国好声音》上的夺冠,与李健在《我是歌手》上的爆红,其实可以做大致相同的理解。两个人都唱的是民谣,都有强大的唱功(许多民谣歌手都是在唱功方面颇受诟病),在个人气质上也一样都偏于安静和内敛。两个人的广受认可,原因很多。一方面,他们都选择了契合自身气质的音乐类型,故而唱起歌来显得得心应手,处处都对。他们的表现让人觉得,民谣就应该这样朴素、安静和矜持,它不是洒狗血式的哗众取宠,而是轻轻吟唱等待别人发现并理解;另一方面,内地听众经过近十年的音乐选秀节目的洗礼,审美趣味也渐趋多元,特别是在听了太多七拐八弯的炫技式歌曲和简单直白、毫无余味的苦情歌后,这种像小米粥一样低调和素净的民谣确实容易让人眼前一亮,胃口大开。

    但一切的关键还是看人,也就是说,民谣确实有别的音乐类型所没有的一些特点,但一首民谣能否走心,最终还是取决于演唱者的个人特色,而不是仅仅因为这首歌属于民谣。实际上,在音乐类型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的今天,过多强调类型已经意义不大,将张磊演绎的《虎口脱险》与老狼的原版对比一下其实就可以发现,前者已经融入了更多的流行唱法,在高潮部分甚至隐约可见摇滚的气息,这种演绎方式毫无疑问在现场表现力方面是能获得加分的,但与老狼那种既感伤又轻松的传统民谣感觉是相当不同的。在惯有的印象里,民谣跟摇滚、soul等音乐类型,虽然都强调真诚,但民谣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更加注重分寸,点到为止,不过分夸大,也不过多修饰,宁以本来面目示人,而不做怒目金刚或伤心欲绝状,一般不会情绪一来就泛滥决堤,不可收拾。如果以传统的民谣的标准来看张磊的《虎口脱险》,还是显得有那么一点点过了。

    可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克制或者说分寸感在审美上的巨大价值。电影《春心荡漾》(乌玛·瑟曼主演)的结尾,男主在小酒馆偶遇内心深爱却不得不分手的女主,一时间心潮起伏,但他没有贸然上前,而是选择了走出酒馆,站在雪花飞舞的门口,用手将玻璃上的一块擦拭干净并默默注视屋里,这时女主也不经意间看到他,于是两人微笑着对视了片刻。这个电影片段所蕴含的情感可以说非常复杂,也非常强烈,但表现出来却非常的简单,而且两位主角对情感的克制还带来了一种含蓄的美感,十分打动人心。张磊在演唱《南山南》的时候也带给我们这种感受,这首歌本身是讲述了一个结局凄凉的爱情故事,很容易陷入一种“凄凄惨惨戚戚”的情绪而不能自拔,但张磊用他独有的沙哑音色为歌曲注入了一种力量感,从而让歌曲进入了一种开阔的境界,虽然令人感伤叹息,但也让人觉得一切都可接受,这就将整个故事讲得更加完整和均衡了。

    最后要说的是张磊的音色。他的音色沙哑得可谓恰到好处,既不是汪峰那种张扬的沙哑,也不是帕尔哈提那种野性的沙哑,更不是姜育恒那种忧郁的沙哑,而是混合了温暖和沧桑,两者的比例不差毫厘刚刚好,呈现出一种繁复的明朗,充满了故事感和画面感,只要一张口就会让人有听下去的欲望。张磊这把有故事的好声音真可以说是上天的恩赐,而他自己也善待了这把好声音,期待他为我们“讲述”更多的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