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卡 - 声卡硬件和技术

茉莉是乐之邦一款双声道纯输出声卡。这款产品在设计上追求清晰淡雅的声音气质,故命名为茉莉。采用白色的PCB,呼应“茉莉”的命名。这款产品采用VIA 1723 I/O控制器,与常见的基于Envy24系列芯片的声卡配套双晶振所不同的是,这款声卡只有一颗晶振器,22.xMHz的频率由FPGA来合成,并对音频信号时序进行了重整,降低信号的抖动,以提高音质。我们联系了乐之邦公司,他们很乐意提供10张茉莉声卡,在Soomal的广大网友中进行一次试用活动,让大家感受新技术带来的全新感受。任何网友均可自由申请试用,如果按照要求完成反馈,声卡无需归还。

乐之邦推出Monitor 01 US之后,再度推出它的迷你版本Monitor 01 Mini,体积缩小了一半,省略了数字输出部分,保留了线性输出和耳机输出。这款产品使用了FPGA作为核心芯片,写入乐之邦独有的运算代码,利用FPGA的时钟管理器来提升音质,它突破了USB声卡的音质瓶颈。因此,我们联系了乐之邦公司,他们很乐意提供10张01 Mini声卡,在Soomal的广大网友中进行一次试用活动,让大家感受新技术带来的全新感受。任何网友均可自由申请试用,如果按照要求完成反馈,声卡无需归还。

乐之邦前些时候发布了一款名为“数字时代”的纯数字输出声卡,采用VT1723 I/O控制器。卡型为半高刀卡,支持24bit/192kHz,22.xMHz的频率由FPGA来合成,并对音频信号时序进行了重整,降低信号的抖动,以提高音质,因此只有一颗晶振器,它配备了BNC同轴、RCA同轴、光纤输出三种输出接口

又到年底,我们的年度推荐与不推荐名单也在列表中,入选产品并不要求是当年新品,只要还在市售中,产品足够优秀或者足够差劲,它就具备最基本的入选条件。从2003年建站至今,仅有2004、2005年做过2次年度级的推荐,相比前两次,本届对推荐规则进行了修改

在08年的年度盘点里,我们写下了“挣扎中的音箱行业”一词,是因为08年是危机影响深入厂商的一年。进入09年,虽然情况有了些好转,然而春天却没有立即到来。整体而言,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新品和精品仍然不多,但微型音箱异军突起

2009年即将过去,按照传统,Soomal网站会在年底之前,对国内多媒体音频行业做一次综述,不能算全面,更不敢说权威,只是在岁末回溯一下一年中行业的发展与变化,以Soomal的视角,记录一些历史。本系列文章共分三篇,分别为行业篇、产品篇、Soomal年度推荐,敬请关注

如同芯片厂商一样,声卡品牌也一波接着一波的更替,那些曾经让人尊敬的品牌倒下的倒下,转行的转行,一个曾经辉煌的行业,为什么会沦落到如此地步,不能简单的概括为集成化趋势下的必然结果,其背后的原因确实值得深思

在最近几年里,VIA算得上是一个重要的芯片厂商,它们的Envy24系列获得众多厂商的大力支持,而瑞昱凭借小小的Codec,低调的成为了这个行业的无冕之王。FPGA的快速发展,也让声卡行业看到了新的设计方向。

声卡行业竞争激烈,曾经占据很大市场份额的ESS,都被迫退出市场,而技术全面且先进的凌云逻辑在竞争中也并没尝到多少甜头,似乎市场从来都是E-mu为王,其实也不尽然,曾经不起眼的骅讯电子倒是越竞争越发展,获得了众多声卡厂商的青睐。本篇介绍E-mu、ESS、C-Media、Cirrus Logic

节奏坦克练习曲不具备声卡功能,而是一款多功能的外置效果器,它集成了卡拉OK混响、麦克风放大器、麦克风效果器等功能,它搭配声卡或者其他音源实现硬件级的控制功能。这款产品定位很偏门,其实它是为网络唱歌而专门设计的,它可以同时支持两支麦克风的同时接入,方便对唱,也提供了硬件监听功能。

声卡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芯片——音频控制器与Codec,20多年竞争,声卡领域领域上演了无数生生死死的竞争大戏,有的厂商从此飞黄腾达了,有的厂商握着优势资源却竞争失败了,有的则彻底倒下了。这篇文章重温一下这些公司所作出的贡献于当年曾经影响过市场的芯片。

一直以来,Creative创新旗下几乎全系声卡都存在一个严重的BUG,这就是在安装4GB或以上内存的电脑中会出现大量的兼容性问题。而这一个问题困扰着许多创新声卡用户,大家都想尽各种办法来解决此问题。日前,创新官方终于重视起4GB内存问题,为Sound Blaster X-Fi系列声卡发布了一款Beta版驱动,并且在其官网上公开招募测试人员,看来创新这次是下决心要彻底解决这个存在已久的BUG。

Aureon Xfire 1723是TerraTec一款低价畅销声卡,此次推出的1723 Mini则用于替换老的1723,1723 Mini为半高卡,并附赠了短挡片,可以安装到HTPC的薄机箱当中。硬件配置基本没变,但额外增加一个耳机接口。由于考虑矮挡板空间不够,多声道输出的插口被一根“辫子线”代替。在1723 mini的包装上,有一个明显的错误,S/PDIF的输出支持最高位48kHz,实际上可以达到96kHz

这两件丑闻对声卡行业影响巨大,它们曾经让消费者对独立声卡厂商陷入绝望,但这两件事情也有积极的一面,正因为这两件事情被曝光,行业风气得以肃清,声卡行业逐渐走向健康状态。后来兴起的品牌,不敢再在芯片型号以及性能上弄虚作假,陷入谷底的行业状况,让幸存的厂商深深的知道,任何欺骗用户的行为最终都会被市场惩罚。

当集成声卡成为绝对主流时,独立声卡的生存处境就越来越狭窄,但在危险中,总还是孕育着机会。至截稿止,我们回顾了声卡20多年来的重要产品与这些产品背后的故事构成的简要发展史,我们把这段历史分作几个阶段……

TerraTec DMX 6 Fire LT采用VIA Envy24 ICE1712 I/O控制器,它是第一批基于Envy24的声卡之一,上市之初,即引起轰动,其出色的音质在当年的声卡中算得上是一流水准,稳定出色的驱动,让这款声卡具有专业级声卡的功能。它是TerraTec最成功的产品之一,它亦是Soomal以前常用的音箱测试基准声卡。我们重新拍摄了此款的图集,全部1600X1200,可惜有些显旧了。

不管从何种角度看待Live!声卡,它都是创新历史乃至声卡史上最为重要的产品之一。这张1998年发布的Sound Blaster Live! (CT4620)至今已经10多年了,它见证了声卡行业走向鼎盛再走向衰落的过程。我们再度拍摄了这种声卡的图集,全部1600X1200的分辨率,可惜的是,它老态龙钟,有些锈蚀了。

不管是独立的、还是集成的声卡,基本都开始支持96kHz或192kHz/24bit的采样规格以及多声道,从这个时候起,不支持高规格采样与多声道的产品或者芯片,逐渐被淘汰。但独立声卡市场并没有因为采样规格的整体升级出现新的转机,依然死气沉沉,而另一方面,主板集成声卡已经成为定式,几乎找不到没有集成声卡的主板,从这个角度说,声卡进入到了全普及时代,促使这个时代到来的是intel等主板厂商和Realtek等Codec厂商,而并不是声卡市场的传统势力,在全普及时代,创新这个传统的老牌厂商,却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困境。

高清音频若需要普及,首先离不开硬件厂商的支持,那么IT圈中的这些音频设备,对高清的支持又是怎样呢?情况其实不容乐观,虽然在声卡已经具有回放高清的能力,但耳机、音箱、随身听等厂商都没有把“高清音频”当回事,是这些厂商目光短浅?还是高清音频影响力实在有限?很显然,是后者的原因,高清音频,到目前为之,依然还只是停留在讨论的阶段,但它未来会应有作为,它带来的音质变化,很多用户并没有体验过,那是相当的好!这篇,我们把眼光投向硬件行业,有些凄凉,也有些无奈,但并不是一切都已定型,无法改观

1984年,英国的Adlib公司迈出了PC多媒体化的第一步,他们推出了第一款魔奇声卡。1989年,新加坡创新Creative公司推出了一款SoundBlaster声卡,声卡史掀开了新的一页,创新的崛起,奠定了声卡行业的王者地位。微软推出Win95,声卡进入到黄金发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