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
  • 149
  • 音乐 - 我们爱音乐
    前段时间,由东方卫视制作的大型室内音乐竞演综艺节目《我们的歌》收官,收视率破2、于同时段交叉排名第一,被称为“黑马综艺”,并获得不凡的口碑。是什么惊喜让《我们的歌》在一众音乐综艺中脱颖而出、并且使“爆款综艺制造工厂”的浙江卫视跌下神坛?
    瓦格纳的高明也正在于他发挥了乐艺所特有的净化的功能吧。他将这篇从悲苦中追求极乐的“狂欢诗”发挥得淋漓尽致。从音乐中仿佛可以体验到恍惚、迷惘、战栗……昂奋、狂热等等层次不同的激情,而又都得到了高妙的艺术表达……
    看阿加莎的侦探小说《破镜疑案》,书中马普尔小姐的邻居、钟点女佣雪莉很喜欢音乐,经常把音乐的声音开得很大,惹得跟马普尔同住的老太太奈特小姐很不满。但雪莉振振有词说,听柴科夫斯基《1812序曲》若不把音量调高,简直是不懂行……
    听音乐是实现音乐教育的主要方式。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却没有作为审美教育的常识被关注。听音乐,看似很简单的审美行为,却不见得轻易达到效果,特别是纯器乐(严肃音乐),常常听到有人发出“听不懂”的抱怨……
    2020年2月7日,英国的《留声机》杂志网站更新了“贝多芬最伟大的50张唱片”的清单。一直以来,《留声机》杂志都有为古典音乐入门者建立一套唱片清单,如“最伟大的50张莫扎特的唱片”等,到了2020年,《留声机》杂志率先更新了贝多芬的清单,旨在让古典乐迷在贝多芬年快速了解认识贝多芬的主要作品……
    录音究竟可靠吗?这个问题仿佛从老生常谈渐渐演变为无人问津。最近一些年,我越来越少看到人们讨论,与之相对,LP与高格式音频各自的优越性等等,成为更常见的话题。录音是否可靠?这个问题的本质就在于:录音中所呈现的演奏,同我们现场聆听的演奏,究竟有多高的吻合度?
    威廉·博伊斯出生在伦敦的一个普通家庭,他的父亲是制造乐器的手艺人。与很多音乐家少年经历相仿,博伊斯8岁时进入圣保罗大教堂唱诗班,在男童合唱团里学习和演唱。16岁时,他被当时最有威望的音乐家之一毛里斯·格林(Maurice Greene)收为门徒……
    在20世纪上半叶现代主义艺术和音乐全面占据上风的潮流中,施氏的回光返照确乎完全掉落在“音乐史之外”,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中,学院派的音乐“正史”叙事都认为,施氏的晚期创作是“非历史性的”。然而,“非历史性”的多元风格共存,而不是“历史性”的直线演进……
    听德彪西,除了钢琴曲《月光》,必听的还有他的《牧神的午后》(又称《牧神的午后前奏曲》)。这首取材于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斯特芳·马拉美同名诗的交响诗,不仅是德彪西的成名作,更被音乐史家认为是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作……
    2017年,为了庆祝维也纳爱乐成立175周年,法国音乐学家、记者克里斯蒂安·穆林(Christian Merlin)在他的著作《 Le Philharmonique de Vienne》里讲述了这个精英乐团在历史上的巅峰和低谷。
    日本人为何如此热爱古典音乐?日本何以异于其它亚洲国家(如韩国、中国、印度),广被讲究门派、血统纯正的西方古典乐坛所接受?研究日本政治经济的学者,通常将此现象归因于明治维新的“脱亚入欧”政策,但这样的论调未能进一步的解释……
    有人试过让印第安人听西方音乐,最受欢迎的竟是莫扎特云云。而年轻时的我竟听不懂他的音乐,只觉得平淡。后来慢慢品出味来,这座山峰便在心目中不断升高。读其乐,从莫名其妙到其妙难言,这事还同一个问题有关:标题乐与“纯音乐”……
    去俄罗斯学习时,正值苏联刚刚解体,我经历了改制后带来的所有动荡:政治秩序崩溃,经济形势堪忧,价值观念混乱,但每晚莫斯科的音乐厅、歌剧院、芭蕾舞剧院灯火通明依旧,真实地体现了这里厚重的文化积淀。虽然老百姓的生活不富足,但艺术欣赏仍为精神生活的必需品……
    以贝多芬其人其作为主题的电影,数目众多,其中1994年上映的《不朽真情》,围绕“谁是贝多芬一生挚爱”展开。音乐巨匠去世后,他的学生辛德勒在其遗物中找到三封情书,写给“永恒的爱人”,并将他的所有财产也留给这位神秘女子。辛德勒开始寻找这位“永恒爱人”……
    家喻户晓的歌剧《卡门》是比才的代表作之一,此外,他还创作交响曲、钢琴作品以及声乐等多种类型的作品。在比才生前,其大多数作品没有得到认可,过世后人们才认识到他的价值,直到20世纪,他的作品开始被频繁上演。比才的早逝绝对是法国音乐史上的重大损失……
    伟大的已故指挥家马瑞斯·扬颂斯,他的离世令人心碎。这无疑是值得一生留念的音乐经历之一。足以见得观众对他势不可挡的热情和纯粹的爱戴。对我来说,我荣幸享有了一个特权。马瑞斯·扬颂斯是那座城市中最受欢迎的人物……
    早年间,台湾的流行音乐圈有这么的一个说法:“你的专辑里没有吴青峰写的歌,差不多已经不配做歌手了。”吴青峰,即使他的名字早已在金曲奖出现数次,只是,大多数都隐在“苏打绿”背后。“苏打绿”休团之后,他开始放空自己……
    他也许是你此生听说过的第一位作曲家,而他的音乐也可能会是你离开这个世界前听到的最后一个音符。路德维希·冯·贝多芬(朋友叫他“路易斯”)在我们生命中的地位非其他音乐家所能比拟……
    2020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在当红指挥家、现任波士顿交响乐团与莱比锡格万特豪斯管弦乐团音乐总监尼尔森斯的指挥下,已经圆满落幕。超过90个国家的4亿电视观众欣赏了这一年一度的全球音乐盛宴,其中最令人瞩目、最受追捧的乐曲无疑是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今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选曲,尼尔松斯就显露了他的“野心”。近几年来,维也纳爱乐乐团邀请了更多中青代的指挥家登台演绎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古斯塔沃·杜达梅尔带来的是一场青年人指挥棒下青涩的施特劳斯家族舞曲,而克里斯蒂安·蒂勒曼则为我们带来了德国人一般有板有眼的维也纳舞曲……
  • 1
  • ...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
  • 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