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找到与笛子相关的文章资料8份

2017年10月31日,记者曾去位于吴兴路的陆春龄家采访,当时情景,历历在目。早上9点,照顾他的阿姨送来一大把药嘱他吃掉。他一粒一粒地吃,吃完了赶紧吃两颗葡萄,像个孩子一样。97岁高龄,虽然饮食起居都离不了人照顾,但只要一提起笛子,他就活力十足……

著名笛子演奏家、作曲家陆春龄,于2018年5月22日上午在上海中山医院病逝,享年97岁。消息传来,国内民乐界一片痛挽。那位笑呵呵一直念叨着要登台演出,一直希望中国民乐大放异彩的老先生,怎么突然就走了呢……

河曲位于山西省西北部,东界偏关、五寨,南界岢岚、保德,西、北隔黄河分别与陕西、内蒙相邻,是一个“一鸡鸣三省”的特殊地区。河曲素来是有名的歌乡,被誉为“民歌的海洋”,而《拜大年》正是河曲民谣中颇为流行的一首代表作。《中国交响世纪》系列所收录的这版《拜大年》主要由笛子和弦乐队演奏,延续了原作风趣、俏皮的曲风……

为了弘扬民族艺术、推动民族音乐的普及,回馈广大网友对数码多的支持,让大家获得与音乐亲密接触的机会,本站特与上海民族乐团合作举办“上海民族乐团‘华粹国乐音乐会’聆听招募”活动。按照活动规则,我们从有效报名网友中抽取了5位幸运者,每位将获得售价180元/张的音乐会门票两张。具体名单如下……

为了弘扬民族艺术、推动民族音乐的普及,回馈广大网友对数码多的支持,让大家获得与音乐亲密接触的机会,本站特与上海民族乐团合作举办本次“免费听现场——华粹国乐音乐会”聆听招募活动。上海民族乐团将向本站网友提供10张音乐会门票,欢迎广大爱乐者踊跃报名参与本次聆听招募活动……

笛,唐代称之为“龙吟”,因而具有龙文化的特征。唐代诗人李白曾赞美道:“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及至唐代,竹笛的音色发生了巨大变革,以刘系制作的七星管、蒙膜助声而最为引人注目,中国笛从此进入贴膜变声的新时代。唐诗三百首,作为唐代大文化背景中一朵美丽的奇葩,从古自今闪耀着耀眼的光芒,从笛箫情缘的角度宏观她,仅仅展示出了唐诗三百首魅力海洋中的一束浪花而已。

箫笛美的研究,是一个新课题,笔者以为可以归结为箫笛的音质美、韵味美与装饰美等诸方面。笛音质美的基本特征是穿云裂石。民间长期流传着箫的音质高如笛音、低如钟声的一种说法,似乎可以概括为箫音质中飘逸、清冷、润气、回肠的不同色彩,使之归为一说,那就是清幽雅致,富于诗意,这几个字可以作为箫音质美的点睛之语。

从1971年新生的“口笛”(又名俞氏笛)到1977年浙江河姆渡出土的“骨哨”、“骨笛”,人们惊奇地发现二者之间竟有如此的相似,而这个相似却走过了七千多年的历程。笛子在这七千多年历程中的沿革和发展不由令世界惊叹:中国竹笛艺术是如此地瑰丽多姿,历代文人曾为它写下了无数美妙的诗篇:“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促杜工部潸然肠断,使喻成龙鬓发成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