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与tchaikovsky相关的文章资料25份

1893年秋,柴可夫斯基完成《第六交响曲》(《悲怆》),10月28日在彼得堡亲自指挥首演。11月6日,柴可夫斯基猝然逝世,官方报道死于霍乱,长期以来这已成为定论。直到1980年,从苏联移居美国的学者奥尔洛娃向传统结论发出挑战,论证柴可夫斯基是因同性恋问题被一个半官方司法机构非法判决服毒自杀的……

柴可夫斯基写成《天鹅湖》后,并没有引起观众与剧院的良好反应。由于最早的《天鹅湖》版本编舞粗糙,布景松垮,有人甚至认为《天鹅湖》是一出失败之作。当然,芭蕾舞剧的成功,首先要借助于编舞的成功。今天全球比较认可并推崇的版本,是马林斯基剧院的版本……

我有一个最让人意想不到的记忆是和朝鲜歌曲“泉水边上”相连的。那是1957年邻居阿哥因和老婆吵架,吞下一盒火柴,再喝下一瓶汽油闹自杀的事件;当邻居阿哥被人抬着送往医务所时,居民区的喇叭里正在播放轻快的“泉水边上”。然而我的最具史诗性质的记忆,是跟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相关的记忆。

春节假期,约了三二乐迷来舍间听唱片。我拿出三个CD版本的《1812序曲》,都是芝加哥交响乐团的演奏,分别是莱纳、巴伦博依姆、索尔第不同时期的演绎。我们约定按照指挥家演出时间的先后一一播放,然后由各人予以置评。首先进入CD播放机的当然是莱纳的那张,音乐录制于1956年,我的那张CD是JVC用其XRCD-24 bit Super Analog的技术……

这首《1812序曲》出自俄罗斯古典大师柴可夫斯基之手,由于在乐曲中选用了一些极为特殊的“乐器”(如果大炮也能算乐器的话),使得这首曲子成为了发烧友测试音响的好帮手之一。在这支曲子中,柴可夫斯基不但采用了标准的管弦乐团的编制以外,还采用了军鼓,钟声等一下根本就不是乐器的“乐器”,更加出人意料的还是在乐曲结尾处所采用的大炮和军乐队,更是成为这首曲子标志性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