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文章 - 最新发表的文章

柳琴:典型的琵琶类弹拨乐器,外形及构造与琵琶相似,但比琵琶要小,通体长约65厘米,用柳木制作,四弦,形如柳叶,故又名柳叶琴。别名“柳月琴”、“土琵琶”、“金刚腿”等。演奏方法与琵琶类似,只是右手用拨子弹奏

历史上的所谓琵琶,并不仅指具有梨形共鸣箱的曲项琵琶,而是多种弹拨乐器,形状类似,大小有别,象现在的柳琴,月琴,阮等,都可说是琵琶类乐器。其名“琵”“琶”是根据演奏这些乐器的右手技法而来的

箜篌:古老的弹弦乐器,最初称“坎侯”或“空侯”,文献中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箜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音域宽广、音色柔美清澈,表现力强。古代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现常用于独奏、重奏和为歌舞伴奏,并在大型民族管弦乐队中应用。

扬琴:称“洋琴”、“打琴”、“敲琴”、“钢丝琴”、“扇面琴”、“蝙蝠琴”和“蝴蝶琴”。我国常见的一种击弦乐器。音色清脆、明亮,表现力极为丰富,可以独奏、合奏或为琴书、说唱和戏曲伴奏,在民间器乐合奏和民族乐队中占有重要地位

木鱼:用硬木制成,外形似鱼头,通常为团鱼状,也有作鱼形的。用小棰敲击发音,声音短促,音色脆亮,是富有特色的节奏乐器

鼓:在原始时代已有,叫做“土鼓”,鼓框可能由陶土制成。另有一种鼍鼓,相传黄帝在征伐蚩尤的涿鹿之战中,曾九战不胜,后受元女之教,造“夔牛鼓”80面,一震500里,连震300O里,以鼓声大壮军威,终于擒杀了蚩尤

前较常用的锣,可简单地分为大锣、小锣、掌锣和云锣四类。 大锣锣面较大,通常直径为一尺左右。锣边钻孔系绳,左手提起或挂于架上,右手用布缠的软槌击奏,大锣种类较多,各地流行的形制不尽相同,如双光锣、光锣、虎音锣、中堂锣、访苏锣、奉锣、大筛锣、抄锣、深波和铓锣等。大锣声音宏亮、粗犷,可用来泻染乐曲气氛和增强节奏,多用于器乐合奏或戏曲伴奏,由于余音长,不宜演奏密集的音型

钹:古称“铜钹”、“铜盘”,民间叫做“镲”。是常见的打击乐器。历史久远,表现力强。不仅在民族音乐、地方戏剧、吹打乐和锣鼓乐中使用,还广泛用于各族的民间歌舞和文娱、宣传活动中

东不拉:即“冬不拉”,哈萨克族古老的弹弦乐器。历史悠久,制作简易,音色柔美,富有浓郁的草原风味,在哈萨克族地区广泛流传,是民间歌手常用的伴奏乐器。经过改革,品种齐全、自成体系,除可独奏或为弹唱、歌舞伴奏外,并能组成东不拉乐队,演奏多声部乐曲,有丰富的表现力

马头琴:蒙古族拉弦乐器,因琴头雕有马头而得名。历史久远,源于奚琴,公元十三世纪初便在蒙古族中广泛流传。元初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1254~1324)曾于1275年5月到达上都(今内蒙古多伦县西北),仕元十七年他回国时,把马头琴带到欧洲,对西洋拉弦乐器的发展起了很大促进作用。马头琴独奏乐器,也可用于器乐合奏和为说唱、民歌、舞蹈伴奏或参加民族乐队演奏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了大量竹筒和乐俑,从中可以看出,瑟在西汉之初流行地区很广,并经常和竽一起为歌舞伴奏。流传下来的汉诗中也有不少提到瑟,如宋子候的 《董娇饶》:“归来酌美酒,挟瑟上高堂”。古代瑟在乡饮酒礼、乡射利、燕礼和大射仪中,都是伴奏声乐的主要乐器。

椰胡:又称“潮提”。潮州音乐中称“冇弦”。流行于广东地区,是广东戏曲、曲艺的伴奏乐器。潮胡:客家语称“吊归”、“吊柜”、“吊龟子”,也有的地方称“汉调头弦”或“上手胡琴”。大筒:又称“花鼓大筒”。形似二胡,因琴筒比二胡筒较大较粗而得名。流行于湖南各地,是湖南花鼓戏的主要伴奏乐器。

板胡:又称“梆胡”、“秦胡”、“胡呼”、“大弦”和“瓢”。是梆子腔、乱弹腔各剧种的主要伴奏乐器,音色明亮、高亢,常用于独奏、合奏,也用于曲艺伴奏,如兰州鼓子、道情。明末清初,随着戏曲梆子腔的出现,为了适应戏曲伴奏的需要,以胡琴为基础,将琴筒和千金加以改造,因琴筒胶以薄木板而得板胡之名,至今已有30O多年的历史。

京二胡是在二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20世纪20年代末由王少卿和洪广元研制,是京剧的中音伴奏乐器。又称“瓮子”。在二胡的基础上,为适应京剧音乐的需要而创制的中音乐器。音色圆润、浑厚,音量宽大,主要用于京剧伴奏,是文场乐队的配奏乐器,与京胡和月琴一起合称三大件。

低胡:“低音二胡”的简称。民族乐队中拉弦乐器组的低音乐器。在我国民族管弦乐合奏中,一直缺少优良的低音乐器。以前民族乐队多用广东音乐中的秦胡(与今日秦琴相似)来拉奏低音。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的音乐工作者才开始制低胡,但目前仍不够完善,还在继续改进中。

革胡的音响低沉明亮,圆润雄厚,音域宽广,由于弓在弦外,演奏技巧也极为丰富。它吸收了二胡、中胡、坠胡 、马头琴的演奏技巧并有所发展。在民族乐队中,它还能代替中胡和低胡,可用于独奏、重奏、合奏或伴奏等各种演奏形式。如今在我国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民族管弦乐队中,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低音拉弦乐器。

中胡由二胡改革而成,琴杆比二胡的长,琴弦比二胡弦粗。中胡是民乐队中重要的中音乐器。

二胡的音色优美、富有亲切而深厚的感染力,在民族音乐中用途广泛。但由于二胡的演奏局限在两条琴弦上,所以有音域较窄、音量不大,演奏和弦困难等缺陷。三胡是在二胡上加弦制成的。它保持了二胡的形制和演奏特点。新增低音g 弦,弦轴采用小形涡轮涡杆装于原来两轴之间,以保持传统二胡的外形。弓子的马尾仍夹于d1 、a1 两弦之间,并改用两个高低、长短不同的双马。采用木制固定千斤。琴弦除第一、二两弦仍用二胡弦外。低音弦以大提琴d弦代替。这种双马三胡的演奏姿势和技巧与二胡相同,除可在g 、d1 两弦间演奏和弦外,g 、a1 两弦间也可奏出八度、十度等和声音程,用颤弓演奏效果更佳

小提琴是最具表现力的乐器之一,演奏技巧极其丰富,作曲家们经常用以引发作品的基调。小提琴在交响乐队中,分为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第一小提琴常担任乐曲的主旋律,第二小提琴则担任乐曲主要声部的和声伴奏。此外,小提琴也常在室内乐和小品中常用于独奏。近年来,小提琴又成为当代流行乐和爵士乐的当家乐器之一。

唢呐:俗称“喇叭”。在我国各地广泛流传的民间乐器。发音高亢、嘹亮,过去多在民间的吹歌会、秧歌会、鼓乐班和地方曲艺、戏曲的伴奏中应用。经过不断发展,丰富了演奏技巧,提高了表现力,已成为一件具有特色的独奏乐器,并用于民族乐队合奏或戏曲、歌舞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