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 我们爱音乐

此排行榜是BBC音乐杂志问询全球151名著名指挥家而得出的结果。通过让每位指挥说出三部自己认为最伟大的作品,然后按票数得出这份“史上最伟大的20部交响曲”的榜单,接下来为大家按顺序揭晓其庐山真面目……

《最炫民族风》是凤凰传奇2009年发行的专辑《最炫民族风》的主打歌,由张超作词、谱曲。这首歌可谓褒贬参半。由于大众口味一直在变化,所以生长在不同时代的人,喜欢的东西一定有所出入……

马勒共创作了10部交响曲,先后经历了早、中、晚3个时期的风格转变,早期的4部交响曲更多受到标题音乐的影响,表现出与艺术歌曲的深刻联系。自《第五交响曲》开始,作曲家的创作观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开始走向纯音乐的创作之路……

最近重温两年前上映的影片《触不可及》,发觉片名译得有趣。电影故事改编自一位法国富翁的自传,讲的是他因为一场意外而自颈部以下瘫痪,请来一位年轻的黑人护工照料起居。原本,白人富豪菲利普与黑人穷汉戴尔不论年纪、阅历抑或生活背景都迥然不同……

纵观肖邦的第三钢琴奏鸣曲创作,我们可以看到,肖邦以新的手法与独特的表现方式,使之呈现出一种新的面貌。肖邦赋予了它们新的意义,他把自己对旋律的天赋、独特的和声感觉以及对形式构思的直观创造性理解结合在奏鸣曲的创作中……

当十年的时光转眼飞逝,在《北京欢迎你》的歌声中走过2008的亿万国人又经历了各自的喜怒哀乐,正如歌曲MV中那些今日看来常让人发出物是人非感叹的公众人物一样,那些洋溢着灿烂笑容的美好瞬间总会成为引发集体怀旧的“回忆杀”……

2019年是法国作曲家欧内斯特·肖松去世120周年。照片上看,肖松的半张脸都隐在大胡子中,只露出饱满的额,与眉宇间的忧郁神情。肖松是音乐家中少有的富公子,法国有一条街至今还以他祖父的名字命名。肖松的不幸来自于两位早逝哥哥的影响……

萨蒂是西方音乐史上著名的怪杰。他像诗人一样谱曲,音符是他神采飞扬的诗句。他曾说“不是出自真诚的音符 , 我一个也不写 !”他那奇特的乐曲标题和神秘古怪的想法着实令人着迷。诸如《干涸的胚胎》、《害牙疼的猫头鹰》、《树林里一个胖胖好好先生的速写与媚态》等等……

“浪漫”在文学中是指一种中世纪故事或诗歌,内容讲英雄人物或英雄事件。在17世纪“浪漫”一词有遥远、虚构、异想天开的含义,指一个与眼前的现实世界相对比的想象世界或理想世界。根据这一含义,沃尔特・佩特给浪漫主义的定义为“美加上怪”……

用流行音乐的形式来重新“解读”传统音乐文化,让“中国风”像是一股清泉灌注到了混杂的流行乐坛里。其影响之大,表现在不仅仅是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的方式存在于流行乐坛上,也慢慢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

2019年是《死亡诗社》上映三十周年纪念,我趁周末找来这影片重温,发现片中配乐竟不乏古典名曲,包括亨德尔的《水上音乐》,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中最为人熟知的乐章“欢乐颂”,老师基廷时常用口哨吹出的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以及贝多芬的第五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

柴可夫斯基的创作几乎涵盖了所有的音乐体裁和形式,其中除了贯穿他一生的交响乐和歌舞剧音乐创作外,柴可夫斯基还创作了大量的非常优秀的钢琴作品。虽然钢琴作品并不是柴可夫斯基的主要创作对象,但是这些作品……

贝多芬的变奏曲创作在变奏曲的发展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他把变奏曲的写作推向一个高点,创作手法、演奏技巧均突破了当时保守的规则,赋予变奏曲这一古老的音乐创作手法以新的活力,具有高度的音乐表现力,并对后来作曲家的变奏曲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

《吉祥三宝》的走红,有很多偶然因素:如果当时布仁巴雅尔身边没有那帮朋友热心“怂恿”、如果唱片公司老板没有听到这首歌并且极力推荐放进专辑,也许这首歌也只能在布仁巴雅尔周围的小圈子里唱唱而已,我们也不会知道它的存在……

《复仇者联盟2》中,绿巨人与黑寡妇的暧昧是编剧的宕开一笔,也是观众的意外之喜。当绿巨人狂躁失控时,好队友雷神和美国队长统统不理,唯一能让他安静下来的,是黑寡妇的“摇篮曲”。这首安神静心的摇篮曲,是意大利作曲家贝里尼歌剧《诺尔玛》中的咏叹调《圣洁的女神》……

贝多芬为小提琴、大提琴、钢琴与乐队而作的《三重协奏曲》(作品56号) 与那些具有反映历史重大题材与博大精深充满人类至爱、每个音符都迸发着思想火花的交响曲相比有着很大的差别。这首《三重协奏曲》创作于1803年……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李叔同的填词缠绵婉约,配上低回婉转的旋律,让这首《送别》在中国家喻户晓。可是当我告诉你,这首曲调原是一首美国民谣,你是否会因为它失了“中国味”而兴意阑珊?还是说,你会为了中西方艺术的交融而惊喜不已?

《飞得更高》在2005年成为传播最广的歌曲不是偶然的,而是一直不断努力的汪峰的破茧而出。那一年及其往后的日子里,《飞得更高》几乎成为励志精神符号,唱遍大街小巷,尤其是年轻人的聚会中,更是被使用最多的背景音乐……

古典音乐入门的方法众多,有人因为在二手唱片店邂逅的一张旧黑胶,有人因为“麦兜”系列电影中的舒伯特钢琴奏鸣曲,而说起我身边很多朋友与古典音乐的初次邂逅,还要从那部日本电影《交响情人梦》谈起……

抱着对人类艺术的恒久信心,从更长远来看,中国流行音乐坠入的未必是深渊,也可能是深海。其重新浮出海面,取决于以上“底子”的恢复。重新筑底完成之“底”,形式上可能会变化,实质却将毫无二致。这属于人类的基础,今古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