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的文章一共5篇

最近重温两年前上映的影片《触不可及》,发觉片名译得有趣。电影故事改编自一位法国富翁的自传,讲的是他因为一场意外而自颈部以下瘫痪,请来一位年轻的黑人护工照料起居。原本,白人富豪菲利普与黑人穷汉戴尔不论年纪、阅历抑或生活背景都迥然不同……

当《夜后的咏叹调》出现在电影中,与画面里新鲜诱人的食物和人流涌动的街头,是一重正向的对照;同时,夜后借咏叹调唱出的忿忿不平,也与单身的丽兹身处浪漫之城、眼见满街浪漫而心生不平的隐秘心事颇为契合。乍看,这段音乐出现在片中,与环境氛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莫扎特与Bank无疑都是天才,天才却不总是完美的,他们会惊惧,会失落,也要时常面对内心深处的消极与不安。因而,这段知名咏叹调不仅仅是夜之女王的独白,也道出《天才枪手》中男主角的心声,亦是作曲家莫扎特临终前留在这世间的沉重叹息。

“此曲只应天上有”——对于音乐的最高评价也许莫过于此。莫扎特的《魔笛》以神话隐喻人生,又将观众带至一个超越人间的理想世界。他的歌剧和音乐为芸芸众生而作,但缭绕余音直接飘向神的天国。根扎在泥土中,但参天树干高耸入云——《魔笛》因此不仅属于“上天”,而且同时更属于“人间”。

莫扎特是所有时代最伟大的音乐戏剧天才。他有这种特殊的地位,得益于他能以绝对的客观心态对待所有事物、所有情境和所有人物。他不像瓦格纳,企望成为德奥的民族导师和赞颂人;他不像贝多芬,期望企及最崇高的理想境界;他也不像亨德尔,希望成为成为上帝的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