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
  • 118
  • 119
  • 120
  • 121
  • 122
  • 123
  • 124
  • 125
  • 126
  • 127
  • 128
  • ...
  • 149
  • 音乐 - 我们爱音乐
    2012年,飞碟唱片将迎来它三十岁的生日,无论我们是怀念飞碟唱片,还是怀念滚石唱片,这都无所谓。我们更多的是怀念自己的青春,以及在成长的道路上遇到的人、经过的事,而那些日子里恰好有这些美好的音乐陪伴在我们左右。1989年底,还在念初中的我,因为邻居大哥介绍的一盘卡带,迷迷糊糊地走进了这缤纷多彩的流行音乐的世界,并“沉溺”至今……
    音乐是表达人的心灵活动的,它借以表达的特殊手段是声,音乐本质特征是以音响形式表现人的内心活动。明代李贽认为“琴者,所以吟心”,反对“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的成说。在先秦众多思想家、政治家中,孟子对音乐的理解更为科学,他认为音乐就是快乐,是内心欢乐之情不可抑制的自然外露;认为人生来就有享受音乐的欲求与能力,人对音乐有共同的美感……
    关于电影音乐,陈凯歌有个极棒的说法:最好的电影音乐,应该是听不见的。确实,好的电影音乐成了情节、情绪本身,渗入潜意识,不会醒来。但电影歌曲不同,它不但要听得见,还要听得大声,听得拉魂,听得你在心底跟着它一起喊。人只有在极端的状态下,才会哭,才会叫,才会放声大笑。而歌唱,更是在这些状态之上的状态。因为歌声,一部电影飞起来……
    华尔兹有记载的历史至少也有四百多年了。1580年,蒙田在德国南部的奥格斯堡就看到过这种舞蹈,“跳舞的人紧紧地抱住对方的身体,脸几乎贴在了一起”。另外一位不知名的作家写道:“这些充满活力的农民舞者用过剩的能量踩在节奏上,舞步大而狂野,农民们故意跺着脚而开心。”1750年,也就是巴赫逝世那年前后……
    《听时代在唱歌》透过历史影音纪录及人物访谈,带领观众穿越时光隧道,从不同年代的流行金曲寻找记忆深处的悸动。而节目中也呈现音乐在科技的影响下,从唱片、录音带、CD乃至MP3、网络音乐平台的影响下,产生的剧烈量变与质变。在流行音乐产值大不如前的现今,试图借由这个纪录片,回顾过去流行音乐的成功模式……
    日前维也纳爱乐乐团公布了2013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指挥人选,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现任音乐总监、奥地利本土指挥家弗朗茨·威尔瑟-莫斯特将时隔两年第二次担任这一传统音乐盛会的年度指挥。乐团方面在讲述选择莫斯特的理由时,充分肯定了双方一年前的合作——在奥地利境内,观看2011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实况直播的电视观众比例达到65%之多……
    自去年纪念作曲家马勒诞辰一百五十周年,到今年纪念他逝世一百周年,国内外各大乐团、音乐厅无不以马勒作品作为今年演出的重头戏。他的大部分作品,尤其是十部交响曲,固然以编制庞大和演奏难度高超而著称,但却阻挡不了指挥家和演奏家们挑战这些曲目的信心。在如此隆重的马勒年里,另一些极具个性的作曲家却不免被人遮蔽了——2011年还是作曲家……
    琵琶是一种拔奏弦鸣乐器,原称“批把”,因弹奏方式而得名。公元四世纪,一种有着半梨形音箱、曲项、四弦或五弦、四个相(品柱)的琵琶自西域传入内地。从白居易的不朽名诗《琵琶行》足见琵琶在唐宋时期相当盛行。“琵琶”二字,在中国古代是摹拟演奏手法的形声字,右手向前弹出曰“琵”,向后弹进曰“琶”,是弹奏时的两个基本手法。凡是抱在怀中的、用这两个手法……
    不知道什么时候豆汁儿成了“高雅”饮料了,它是一种只有“老北京”人才能接受的怪味儿饮品,外阜的正常人不可能觉得好喝,捏着鼻子都灌不下去。音乐爱好者把古典音乐类比为豆汁儿,让我百感交集:古典音乐令初涉者觉得迷茫、晦涩、艰深乃至无聊这都很正常,就像我们初读尼采、荣格、黑格尔的著作,很可能也没有头绪,翻翻数页便合卷。但是一种传统艺术音乐能够令人觉得痛苦……
    如果黄耀明自始至终只是个关注同性恋、性别或者艾滋病这些亚文化社会问题的歌手,他也许永远不会成为主流。《下流》里唱,“他们往上奋斗,我们往下漂流,靠着刹那的码头,答应我,不靠大时代的户口。”这绝不是黄耀明第一首关注现实和针砭时弊的歌曲。1997年那场演唱会的很多歌曲后来被收录到一张专辑里,副标题是……
    这首《Last Christmas》(中文译名《去年圣诞》)是英国著名流行音乐组合威猛乐队(Wham!)在1984年发表的一首圣诞歌曲,自问世以来受到全球听众的喜爱,并被众多艺人以各种语言翻唱。在流行乐题材的圣诞歌曲中,《Last Christmas》的受欢迎程度显然是空前的;但也正因为这首歌曲的流传度太广、播放率太高……
    《波西米亚人》的剧情挺狗血的,就算你不懂意大利唱词,也完全看得懂:一开始是大冬天,四个穷小子,奋斗中的艺术家。鲁道夫是诗人,马切罗是画家,还有哲学家科林和音乐家舒奥纳,他们一起住在巴黎拉丁区的旧阁楼里。他们穷得很开心、很骄傲,看不起那些富的只有钱的财主。他们烧书稿取暖,捉弄房东取乐,有饭一起吃,有钱大家花……
    上世纪80年代,曼托瓦尼、詹姆斯·拉斯特、保罗·莫里亚三大轻音乐团进入中国,给中国人普及了流行音乐,随着人们对流行音乐的逐步了解,轻音乐这种音乐形式就像初等教材一样,慢慢被人们遗忘。尤其是最近10年,人们能听到的音乐形式越来越多,世界各地流行音乐在中国一直轮流展示,但从不生根,只要流行过就从不再次流行……
    揭开真实的往事,我们会发现一个“无限逼近于真实的阿炳”。首先给我们刻下最鲜明印象的,是阿炳的脾气。父亲是阿炳隔房师兄的华寅生道人回忆说:“阿炳的脾气比较暴躁,不顺他的心,对不起,他就不客气。我小时候每年过年,父亲总要请阿炳和几个道士到火神殿吃老酒。阿炳喜欢吃酒,每次吃,不管黄酒白酒,阿炳总是要吃醉的……
    这届音乐会的上半场是由两个截然不同的“竞赛”主题构成的:第一个“竞赛”主题是在两首圆舞曲之间进行;1890年2月12日,第一届维也纳舞会在市政厅举行,约翰·施特劳斯和卡尔·米歇尔·齐雷尔分别为这届舞会谱写了圆舞曲。约翰·施特劳斯在《市政厅圆舞曲》中隐藏了一个“秘密”……
    从2011年7月9日上演的探索人类终极命运的《第二交响曲》开始,到2011年12月6日标志着作曲家个人命运的《第六交响曲》的最后一个音符为止,北京国家大剧院历时5个月,将奥地利作曲家古斯塔夫·马勒的10部交响曲全部搬上了音乐厅的舞台。古典音乐界特别热衷于周年庆,对于重要的作曲家一贯是十年一小庆,五十年一大庆。去年适逢马勒诞辰150周年,今年又赶上了他逝世100周年……
    审美,这是一个周云蓬多次提到的词语。事实上,每个人对生活的认识,都源于自身的审美,所谓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包括幽默感在内。看过周云蓬现场演出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很幽默的人,在舞台上放松自如,表演时经常加入很多临场变化,互动性很强。“我们不像歌星,歌星有专业的团队,还有形象塑造的要求……
    发现一张唱片的真相,顶多也就是一个无关紧要的梦境幻灭了;而揭开现实生活中的一个个真相,幻灭的可能是对理想的期待和对生命的兴趣。生活的艺术,可能就在于如何调配真实与幻觉的比例,真实太多就会痛,幻觉太多就会傻,只有恰到好处,才是所谓“真、善、美”的幸福。肖斯塔科维奇说,音乐是人类精神最后的避难所。一辈子很短,我们愿意和音乐将错就错……
    1896年在都灵皇家歌剧院,首演了普契尼的四幕歌剧《艺术家的生涯》。这是根据法国作家亨利·米尔热的小说《穷艺术家的生活场景》改编而成的。查一下法语词典,La boheme就是指一些生活非常放荡、乐观诙谐波希米亚吉普赛人。所以《艺术家的生涯》这部歌剧也有人把它翻译成《波希米亚人》,这是直译……
    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常常过度强调风格,却忽视了功力。只有我们回归到功力的锤炼时,艺术真正动人的地方才能出来。我扮花脸,扮得好不好,不在你翻两个筋斗,我翻四个,是我一声“俺”一出来,人家看你分量够不够。音色锤炼就是如此。通过这种磨练,艺术与生命结合,艺术家才会从创作焦虑的人格中得到解放……
  • 1
  • ...
  • 118
  • 119
  • 120
  • 121
  • 122
  • 123
  • 124
  • 125
  • 126
  • 127
  • 128
  • ...
  • 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