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 - 各类镜头与相关知识

E 3.5/30 Macro是索尼为NEX设计的一款微距镜头,于2011年下半年上市,目前实际售价约为1800人民币。该镜头最大放大比为1:1,最近对焦距离为9.5厘米,适合拍摄各类微小物体。其视野等效45mm,位于常用焦段内,用于拍摄小品、人文、风景等题材也比较适合。

本图集大多数拍摄于美国加州,海边的风景为Pacific Coast Highway 太平洋滨海公路即加州的一号公路 CA-1,使用的是索尼E 16mm F2.8广角镜头。而另外一组海边风景则是蒙特利尔海湾,使用的是E 18-55mm OSS镜头,整套图集均由以上两个镜头完成。这套图集是Soomal网友Kiluka投稿。

按照原本的计划,本篇应该继续和大家一起“镜头大阅兵”,但在撰写到“按镜头是否支持防抖分”这部分内容时,我们发现“防抖”是一个可以单独列出来细讲的章节,因此决定临时调整一下。数码相机为什么要有防抖功能?防抖又是通过何种途径实现的?目前主要有哪些防抖技术?防抖功能在选购、使用中需要注意哪些要领?

这组照片拍摄于北京壬辰春节期间,主要采用奥林巴斯E-PL3与M.Zuiko 45mm F1.8拍摄,多为欢乐祥和的主题,我们借此图集与大家分享新年的快乐。在近期,我们也将发布M.Zuiko Digital 45mm F1.8这枚镜头的应用体验报告,欢迎关注。所有图片只做了缩小处理,没有其他任何修饰与美化。

本图集拍摄于拉斯维加斯,使用了奥林巴斯E-P3机身,以及Lumix Leica DG Summilux 25mm F1.4 ASPH、Lumix G VARIO 1:4/7-14 ASPH、M.Zuiko Digital 45mm F1.8三枚镜头拍摄。

相比发展了发展成熟的的单反系统,微单的镜头群才算刚刚起步,仅凭佳能一家的单反镜头群就比所有微单镜头加起来还庞大,加上尼康、宾得、索尼、奥林巴斯等单反系统的镜头群,单反的镜头群规模要比微单庞大数十倍,单从数量上说,微单系统不具备可比性。但是,这并不表示微单的镜头群失去发展的意义,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本篇我们将着重从“对焦”和“变焦”入手,对镜头进行分门别类,包括:按镜头对焦方式分(自动对焦镜头、手动对焦镜头)、按对焦马达所在位置分(机身驱动型、镜身驱动型)、镜身驱动型镜头按使用的对焦马达种类分(直流、音圈、步进、超声波)、按对焦镜片移动模式分(全群移动对焦、前群对焦、内对焦、后对焦、浮动对焦)……

经常可以遇到初学者向老鸟们提出这样的问题——这款相机能不能拍出那种主体清晰、周边模糊的效果?为什么我以前的那款相机无法拍摄出虚化的背景?可见,“虚化”是很多朋友在选择相机和镜头时特别关心的问题。那么为什么会有虚化?虚化和哪些因素有关?是否小底(较小的感觉元件)相机就拍不出虚化效果?怎么操作才能获得更强烈的虚化效果?带着这些问题,文本将会结合实际应用给出相应的解答……

镜头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你到底能用一款相机拍到些什么、能产生怎样的表现力,而镜头品质的优劣对于最终成像质量也会起到很明显的作用。相机镜头的世界着实是——花色繁多让初学者应接不暇,诱惑重重令发烧友不惜败家。相机镜头到底分几类?它们各自的作用和特点有哪些?如果您想对此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欢迎随我们一起来“镜头大阅兵”。

Lumix G VARIO 1:4/7-14 ASPH 是松下推出的一款基于Micro 4/3系统的超广角变焦镜头,等效全幅14-28mm焦距,恒定F4光圈,镜头结构由12组16片镜片构成。是目前相近参数中,最小的广角镜头。其最大视角可达114度,利用透视形变,可以获得夸张的成像。

周末和单位同事到近郊的朱家角镇去了一次。类似的江南古镇上海周边有很多,我也走过不少,总体感觉都大同小异。当然,顺道去拍些照片,我还是很乐意的,所以毫不犹豫地拿上了佳能的EOS 40D,至于带几支镜头,出发前却略让我纠结了一下。最后选了EF 17-40mm f/4 USM L和佳能的那个著名的廉价“小痰盂头”——EF 50mm f/1.8。

M.Zuiko Digital 45mm F1.8是奥林巴斯最新发布的一枚基于M43的定焦镜头,等效90mm。奥林巴斯有着浓厚的F2情结,但这枚镜头是奥林巴斯发布43和M43以来,第一款大于F2光圈的镜头,其光圈范围F1.8-F22。其最大图像放大倍率0.11,它与M43体系中另外一枚Leica 45mm F2.8的微距头作用并不相同……

NEX系统镜头体系还有着明显不足,很多玩家尝试接驳手动老镜头来弥补镜头群的不足。而NEX系统也提供峰值对焦与屏幕放大显示,这对提升手动对焦的精确度大有帮助,NEX系统在接驳手动镜头时,也可以提供自动测光。NEX系统的法兰距仅有18mm,能够转接几乎所有老系统的镜头,转接环的选择也很丰富

由于好友恩惠的大力推荐,我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曾多次为上海民族乐团拍摄演出,并将部分作品发表在网上。很高兴,我的这些照片能够得到乐团朋友以及网友们的喜爱,而我自己也在这些拍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了一些舞台演出的拍摄技巧。今天,我想借这个机会与大家共同分享一下我在这方面的一些心得……

M.Zuiko 17mm 是奥林巴斯为Micro 4/3系统推出的一款轻便定焦镜头,厚度为22毫米,俗称17饼。其最大光圈F/2.8,等效焦距34毫米,这个焦距适合拍摄风景、小品以及人文题材的作品。由于轻便,它是M43机型最常见的挂机头之一。这款单独的交易价格在1500元左右,是一枚比较大众化的镜头

松下发布M4/3规格的Lumix G X Vario PZ 14-42mm f/3.5-5.6 ASPH Power OIS 变焦镜头,缩回状态厚度仅27毫米,但可以实现等效28-84毫米的焦距,滤镜直径为37毫米,重量为95克,便携性也得到较大改善,而且还支持光学防抖功能……

这是一枚为Micro 4/3系统设计的定焦镜头,它同时挂着松下和徕卡的商标出售,但并不清楚徕卡是否真正参与设计。此头在M43机身上等效50毫米,这是一个很实用的焦段,最大光圈F1.4,更易实现暗光拍摄。

松下公司日前宣布,该公司正在开发一款专门针对Micro 4/3系统的3D附加镜头,使用该产品将有望使Micro 4/3机型实现3D拍照或者摄像功能。据松下公司表示,这款隶属于LUMIX G系列的3D镜头采用两套完全独立的透镜系统,通过视差结合相机本身的运算输出3D影像,这种方式显然比某些厂家通过连拍+改变机位的方式要好很多。

继2010年5月正式发布ILDC(官方的正式中文称呼是“数码微单相机”)之后,索尼公司在今天又正式发布了与ILDC采用相同E卡口标准的高清摄像机产品,型号为Handycam NEX-VG10。索尼官方对于这款产品的宣传定位是——全球首款消费级可换镜头数码高清摄像机。它采用APS-C画幅1420万有效像素的Exmor APS HD CMOS图像感应器并搭载BIONZ影像处理引擎,这与之前的NEX系列ILDC完全一致……

显然,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EVIL市场会在厂家、销售商的合力推动下越来越火爆、越来越吸引眼球。问题是,缺乏实践经验的普通消费者心中的疑问也可能随之增多——EVIL的电子取景器效果究竟能否令人满意?其对焦速度比DSLR慢多少?这类轻薄机身的握持手感究竟如何?其画质表现与高档消费类DC和入门级DSLR相比,差别有多少?在价格相近的前提下,究竟选择EVIL还是选择传统的普及型数码单反?在实际使用中,究竟谁更方便、更实用?为了能更好地回答读者心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