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的文章一共8篇

我们见过各式各样的发烧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听音习惯和喜好,有的经验丰富,有的天生木耳,有的数据崇拜,有的迅速退烧。今天我们就聊聊各种款型的发烧友。

当你即将开始一趟汽车旅行,第一项准备工作应该是什么?确定路线,还是检查轮胎?都不是。埃德加·赖特用《极盗车神》告诉你,最重要的是——列一张完美的旅行歌单。埃德加·赖特不仅是鬼才导演,更是一名沉迷于电影、音乐和游戏的极客……

从前要发烧真的很麻烦:要空间,要搭配,要摆位,还有各种音响玄学,线材脚钉核电水电.....折腾死你。而且投入巨大,声音干扰别人,破坏家庭幸福。如今这些都免了,一只随身听,一对好耳塞,搞定。甚至手机都行……

声音这东西很主观,任何两个人听到的声音都是不完全一样的,所以就无法拿出来客观比对,虽然大家都玩着同一类东西,但各自所得不一致,完全玩到一起就没了基础。因为各说各的,大家就要研究攀比,无休无止,做成了“发烧”事业……

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情一直没完全想明白。我有一个初中时的同学,姓樊,早年一起装过半导体收音机,离散多年后近期又见面了。这些年他不知做了啥宇宙生意,格局大得不行,吃饭坐着劳斯莱斯出场的。当他知道我还热衷于音响发烧时,就说……

音响发烧的人,叫“发烧友”,这个“友”字非常重要,音响发烧就会找到同道朋友,有朋友切磋才能真发烧,这和武林高手切磋成长一个路数。为什么现在音响发烧的人越来越少了呢?我认为大家现在都缺少真朋友,越来越没有朋友心……

汽车有“画报发烧友”,股票有“K线发烧友”,音响则有“口头发烧友”。和“口头革命派”异曲同工,口头发烧友仅限于纸上谈兵,缺乏必要的实践,数量不算少,有些还在网上凭空写器材测评,参加大小口水战,或对或错,经常混淆视听……

上世纪八十年代,“音响发烧友”一词从港台流入大陆,用于形容那些对玩音响着迷的人们。我一直认为“发烧友”是带有讽刺含义的贬义词,但被很多人作为褒义词沿用到今天。后来,又派生出了“唱片发烧友”。“发烧友”很快在其他兴趣领域里面也流行开了,“相机发烧友”、“汽车发烧友”,诸如此类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