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的文章一共6篇

如果要开列一个“最频繁用于电影配乐的古典音乐曲目”名单,美国作曲家巴伯(Samuel Barber,1910-1981)的《弦乐柔板》必定名列其中。这首单乐章的、时长约十分钟的弦乐曲目,曾经出现在若干探讨人性的电影中……

英国《卫报》影评人用“小调式的悲歌”来形容这部电影,巧的是,阿尔比诺尼这首作品也是小调。他用g小调写作这首柔板,或是看中这一调式神秘且哀伤的意味。其实,说《海边的曼彻斯特》又颓又丧有些不公道,因为在导演看来,生活原本就是这样,而电影回应生活,也不需要任何的美化或矫饰……

Tiesto Clublife Adagio是一款入耳式的耳机,一款神秘小众的耳机,你甚至在淘宝网、ebay都无法搜索到这款耳机的一丝丝痕迹。在Tiesto官方网站曾经销售过这款耳机,而Clublife是DJ Tiesto的混音系列作品,这款双单元动铁耳机表现如何呢?

这是我至爱的乐曲,时常循环播放。在很多个深夜里,听卡拉扬的这个乐队版本,好像跟随着曲调飞起来,它那么哀伤,这哀伤就像是你的,它就这样带着你的哀伤飞翔、低回,千回百折之后,悲哀像大河奔流倾泻,毫无掩饰,毫不保留,它就这样把你的悲哀席卷而去……

巴伯是美国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生活在1910年至1981年之间。从小就很有天赋,7岁作曲,12岁成风琴手,14岁考入费城的柯蒂斯音乐学院。毕业之后,他来到罗马深造,《弦乐柔板》就是在罗马写的……

爱上古典音乐,有时要仰赖某种机缘。当生活的样式越来越趋于一致,精神生活特别是音乐生活遭遇最大值娱乐化时,人在电影院里接受到的音乐共鸣,竟一下子显得格外珍贵。音乐的力量有时候也需要特定场景、特定情绪的推动,自电影诞生以来,常常会出现一部电影因一段令观众心灵为之震动的经典旋律配乐,而从此脍炙人口、一跃成为流行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