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
  • 108
  • 109
  • 110
  • 111
  • 112
  • 113
  • 114
  • 115
  • 116
  • 117
  • 118
  • ...
  • 149
  • 音乐 - 我们爱音乐
    黄勇的身份与阅历都十分简单,他的活动都与爵士音乐有关。他1995年参加了一支名为“广角”的爵士乐队,2006年他开始创立北京九门国际爵士音乐周至今。音乐圈内人对爵士乐推崇之极,崔健曾有名言称,摇滚乐继承了爵士乐最差的部分,流行音乐继承了摇滚乐最差的部分。但是,爵士乐在中国的处境仍然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有政府……
    今年是古尔德诞辰80周年,去世30周年。他50岁时意外中风,猝然离世。但关于古尔德的崇拜,自其30岁始就从没停止过。他去世后,加拿大国家图书馆买下了他的所有收藏、手稿及生活用品;1986年,加拿大政府在全球范围内举办古尔德回顾展,引发关注。10年前,北京保利剧院曾有古尔德的图片展览……
    1986年5月9日晚,北京首都体育馆,“世界和平年”百名歌星演唱会。北京交响乐团的黑管演员刘明记得那天他和几个哥们是托朋友从后台混进去的,“票太火,老早就卖完了。”这场演出几乎将孙国庆、李玲玉、杭天琪、毛阿敏、韦唯、郑绪岚等名噪一时的内地歌手一网打尽,门票很快一抢而空。一进场馆,最显眼的就是……
    贝多芬作为那个时代的先锋与另类,单就交响曲的影响力而言,有谁的作品比他的《第九交响曲》更大、更撞击人心呢?晚会上病童们的演唱,让人听到了一个人性的贝多芬和爱的不变主题。作为神性与人性之爱的契合,《欢乐颂》的价值观从不另类。而诠释者脱离音乐的那些解读,只是印证了20世纪下半叶强烈的意识形态特征……
    《六月茉莉》为大众所熟知多是因为邓丽君的同名歌曲,而这首曲子的源头却是一支古老的民谣。据来自台湾地区的研究、考证,《六月茉莉》的旋律来自福建滨海地区,明末清初随着大批移民渡海来到台湾,进而成为彰南地区具代表性的自然民谣之一,其旋律柔美、意境典雅……
    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歌声,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音乐。流行看上去是偶然的,但过去多年之后,回首反思,总可以找出一些必然的原因来。七十年代末,坚冰初融,但寒意还在,这个时候,人们从过去的歌声里,得到温暖和慰籍。人心惶恐,初获解放,茫然不知所措,犹如刚从洞里钻出来的冬眠动物,要试探,观望,慢慢地扩展自己的活动范围……
    古典音乐的各种机构总爱借各种作曲家的诞辰或逝世纪念日来造势宣传,如今各方已在为明年的瓦格纳和威尔第200周年“磨刀霍霍”。不过这干150年前的星期三生于巴黎西部的德彪西什么事呢?他的周年庆似乎并没有引起太多注意,至少在纽约的大型机构看来是如此的……
    一年前,我在这个河边看过这位盲人歌者。她一头单薄的头发,直直覆在脸上,略显笨重地坐在大榕树下唱歌。《小城故事》、《少年不知愁滋味》,只管一首一首唱过去。她的声音让每个人都要吓一跳,像飞鸟踩水而过,打鸣清脆,非常非常像邓丽君,只是缺了姣好的脸庞和外形。因为太像,河边散步的人不一定会停脚倾听,很多人以为是播放邓丽君的录音带……
    在音乐界“原生态”的概念一直有争议。作为一门学科,“原生态音乐”是有其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的:它提供给我们音乐形式演变的肇始资料,并使音乐的发展阶段和内在基因的研究有了相对原始的参照。但是如果以“原生态”作为审美导向,这其实就像让现代人重新回到荒山里一样:偶尔周末去旅游一天没问题,你让人家把家搬过去就不讲理了……
    管弦乐曲《织网》,选自我国著名作曲家朱践耳先生所作的《南海渔歌第一组曲》,旋律朴实无华、优美动听。音乐以弦乐声部为铺垫,营造水浪涤荡的气氛,单、双簧管轮番独奏出风味别样的旋律,弦乐组以合奏与之形成呼应,之后在沙棰、手铃等打击乐器俏皮与欢快的跳跃下……
    听音乐的年头久了,免不了生出许多“怪癖”。这“怪癖”大多与收藏唱片有关,比如面对唱片品种的爆炸,在基本曲目已经差不多“搞定”的前提下,“收藏”总要有个“方向”。我知道日本有人致力于收集德国指挥家富特文格勒的全部录音,他们的同道遍布全球,有协会、有俱乐部、有网站、有内部交流刊物……
    很多人去听歌剧和交响乐是因为那种艺术趣味是被肯定的、保险的,是常识,可以在饭桌上当话题的。永远以保险和主流为参照系统的人就容易漫骂和杜绝新的艺术形式。这种保守的中产阶级形象早就出现在很多西方的电影里。但是在中国,也不能就这么下结论,因为人们真的是信息太少了……
    现今国内歌坛处于真正的盘整期。要追究起国内流行乐坛江河日下的责任来,乐评界肯定是逃脱不了干系。国内乐评的发展状况与流行音乐较低的发展水平是一致的。这里边的一些人,当年收受了一些中气不足的唱片公司的贿赂,仗着手中一杆笔大搞绥靖政策,给粪桶描金,真真正正沦为唱片公司金钱专营下的御用文人。一些乐评人在唱片工业流水线……
    只要和摇滚乐比一比,你就会感受到差异如此巨大,你会好奇古典唱片怎能被同一些公司、同一拨人经营,还能活到现在。古典唱片里仅有两张销售逾千万,而摇滚经典竟有92张,其中有老鹰乐队的精选辑(2800万张)、迈克尔·杰克逊的《颤栗》(2600万张)、平克·弗洛伊德的《迷墙》(2300万张),利润不可计数……
    从一开始,比起那些来自酒吧、工厂、理工院校,全凭爱好成为摇滚歌手的“同行”,北京音乐学院毕业的汪峰便与他们在音乐之中的处境截然不同。汪峰1971年出生于一个军人家庭,他的父亲在江苏南京入伍,不久之后被选为海军军乐团长号乐手来到北京。3岁的时候,汪峰一家人在北海公园划船,湖上风景怡人,父母就要他唱支歌。当他们发现戴着军帽的儿子……
    今天我们继续登载为庆祝上海民族乐团成立六十周年特别整理的《民乐传人佳话》系列文章的第二部分,包括:《胡晨韵的法国学生》、《坚守古老行业》、《琵琶“潮男”善思索》、《阮的故事》、《宝琴赠与记》等五篇文章。
    唢呐曲《百鸟朝凤》的前身叫做《百鸟音》,是一首流行于我国山东、安徽、河南、河北等地的乐曲,带有十分浓郁的民间气息。它并不是表现百鸟朝拜凤凰的神话故事,而是以奔放热情的旋律和用唢呐模拟百鸟争鸣和唱的欢腾情景,表现生气勃勃的大自然……
    今年9月诞生于1952年的上海民族乐团迎来了成立六十周年的喜庆日子,为此上海《新民晚报》著名的“夜光杯-十日谈”专栏特别开辟了《民乐传人佳话》系列,从多个侧面回顾了上海民族乐团发展历程中那些值得品读、回味的人与事……
    虽说在海顿一共谱写的107首交响曲中,第九十二号交响曲在时间上还是比较靠后的,属于成熟的晚期作品,但与海顿大部分最著名的交响曲(比如“惊愕”、“军队”、“伦敦”)相比,第九十二号交响曲“牛津”的知名度并不是太大。它之所以被称为“牛津”,是因为在接受牛津大学音乐博士的学位时,海顿亲自指挥了……
    现代钢琴从羽管键琴发展而来,真正面世是1768年。那年都柏林举办了世界上第一场现代钢琴音乐会,钢琴作为乐器之王的地位从此确立。其后二百多年过去,人与钢琴之间的关系沧海桑田,一言难尽。作为演奏者身体的延伸或诅咒,灵与肉、缪斯与人之间的隐喻,比人体面积更大的钢琴一直是个谜,甚至是魔鬼的化身。当钢琴成为电影里沉默的主角……
  • 1
  • ...
  • 108
  • 109
  • 110
  • 111
  • 112
  • 113
  • 114
  • 115
  • 116
  • 117
  • 118
  • ...
  • 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