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与mozart相关的文章资料66份

萨尔茨堡地处日耳曼,但带有一丝意大利的味道。它具备德奥外省的安宁、持重,又嵌入南方的恬美清纯与辉煌的建筑。1756年1月27日,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诞生于此。莫扎特的生平是天才的历史中一个最令人迷惑不解的范例。我们毋需再喋喋不休地重复有关这个早熟少年的众多著名的传闻轶事……

人们常说,少年得志,长大后往往流于平庸。这多少叫人欣慰,说明上帝还是公平的。客观上讲,是因为少年时绽放得如火如荼,相形之下后来的成绩显得暗淡无光。但莫扎特是个奇迹,他童年是天才,成年变大师。这样的人,可称得上是伟人了……

沃尔夫冈·阿马迪乌斯·莫扎特是维也纳城市历史最显赫的人物,他的影响力甚至已经超出音乐史的范畴,而成为奥地利的骄傲,欧洲的骄傲,地球人类的骄傲。然而,莫扎特时代的维也纳并没有善待这位“上帝的宠儿”,从而使后者在此蒙受屈辱、贫困、轻贱。维也纳,令莫扎特和喜欢同情他的人爱恨交加的地方……

沃尔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有两个儿子。他们都没有结婚,断了家族血脉。卡尔·托马斯·莫扎特在奥地利当公务员。他可能有点音乐天分,跟大师杜塞克学习弹钢琴,技术据说不错。但他从未公开演出,也没写过一个音符。另一位是弗朗兹·泽维尔·沃尔夫冈·莫扎特,父亲死时他才五个月大,后来成了职业音乐家……

对于莫扎特来说,作曲就像生活需求。吃饭、走路、睡觉、玩弹子球的时候,脑子里音符蹦跳,一刻不停。坐到书桌前,他只需拿起笔,将他们记下来,再排排队,改掉几个顽皮的错音,刷刷干净就好拿去排练了。脑子里的音符总是一古脑儿喷涌而出,来不及记录,他常常写信抱怨,我的手指写得疼极了,都没法切面包……

莫扎特一生创作了23首弦乐四重奏作品,从1772年他16岁时创作的的第一首(G大调,作品编号No 1.80)一直到1790年34岁时的第23首,时间跨度几乎覆盖他的全部创作生涯。期间,曾中断了近十年时间(第13首与第14首之间隔)的弦乐四重奏创作,这一时间的跨越,竟如同经历了一种神奇的蜕变……

晚期的三首交响曲,第39、40和41,都作于1788年,在两个月里写完。三首各有所长。第39交响曲被人们称作“天鹅之歌”。这支乐曲或许没有惊人之处。但它的适度、从容、通透,不得增减一分的骨肉均匀,值得反复咂摸回味。它的结构变得自由,细部精细而丰富,将莫扎特的轻盈机智发挥至极……

自8岁在伦敦写了《第一交响曲》之后,14岁和16岁之间,少年莫扎特写过不少交响曲。他小时候写的交响曲,类似音乐会序曲:重点在第一乐章活泼的快板,之后是弦乐或单簧管表现的如歌的小乐章,最后热热闹闹地结束。这种写法继承自意大利式交响曲,华丽而惬意。意大利式交响曲一般有三乐章,莫扎特喜欢加一首小步舞曲,后来演变成了……

有些关于音乐的所谓“常识”,其实经不起推敲和追问,但却“以讹传讹”,一直在“坊间”和“市面”中通行。比如,常听说莫扎特的音乐根本不反映他的人生遭遇,这与贝多芬之后的(尤其是浪漫派)作曲家非常不同。据闻,莫扎特的一生(尤其是后半生)穷困潦倒,但这位音乐家却写作了大量欢乐、光明而让人愉悦的音乐……

莫扎特的作品数量为之浩瀚,在歌剧、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室内乐等领域均有优秀之作。谈及莫扎特的音乐,就其钢琴奏鸣曲而言,很自然地就容易与语言联系起来,语言在他的奏鸣曲中被音乐化了,是那样的自然和自如。更有甚者,从其音乐化的语言中……

有一天我突然想到,除非我活到90多岁还笔耕不辍,否则在我有生之年就再也不用旁观或参与另一次莫扎特大年了,哦耶!多么舒心啊!我这样说不是为了诋毁周年纪念或是莫扎特。两者都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永远不会被驱逐。但这两者都有扭曲大众品位的力量。放在一起,它们能对世界的文化价值产生不可估量的伤害……

12岁的莫扎特与父亲周游意大利,写了一部被拒演的歌剧之后,13岁到21岁这段青春期,莫扎特回到他的家乡萨尔茨堡生活。相比大都市,山区的人们比较老土,但不管哪个阶层,人们都热衷游戏、音乐、跳舞和偷情。莫扎特在萨尔茨堡的日子过得比较无聊,他在大主教那儿当个小乐师,收入微薄,偶然写点应景的小曲……

没有哪一个莫扎特学者会真的相信萨列里对莫扎特下了毒。然而,由于《莫扎特传》这部电影太过成功,获得过不计其数的奖项,以至于整整一代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受到这样观点的影响:相信萨列里是一个平庸之才,由于对莫扎特创造力的嫉妒而谋杀了一代天才……

圆号,即法国号,是莫扎特最喜爱的乐器之一。他通过圆号,吹出了内心的正中和平同外部世界山静秋鸣的交感;吹出了灵魂天涯飘零,衰草逢春的苦与乐;也吹出了他的长年旅行生涯的内外阅历和体验。 交响乐队的铜管乐器组包括小号、圆号、长号和大号。圆号来自猎号。德国人把自然圆号称作森林号角……

把莫扎特捧得过高,会使我们自己看上去可笑。19世纪的目录学家列出了莫扎特的626部完整作品,其中有多少是杰作?41部交响曲中,顶多6部能算,也就是“朱庇特”以及之前的几部;22部歌剧中,只有《魔笛》以及跟达蓬特合作的三部(《费加罗》、《唐乔万尼》、《女人心》)算得上。27部钢琴协奏曲中,两首小调作品是杰作……

《麦兜响当当》是麦兜系列动画片中的一部。在影片中,麦太为了生个聪明宝宝,跑去参加“莫扎特效应”学习班,没想到被分到对照组——听的是小黄曲。结果如您所见,生出的麦兜被认为有些低能。望子成龙的麦太只好让麦兜补习莫扎特音乐,以期变得聪明一些。即便在现实中,也总能看到很多准妈妈在孕期有滋有味的听莫扎特的音乐……

在过去十年中,越来越多的人给莫扎特安上了“心灵及身体治疗师”的头衔。在人们加在莫扎特身上的所有头衔中,这一个也许是最具争议性的。按照这种新时代的阐释,莫扎特是最厉害的作曲家兼治疗师,他的音乐能医治从痤疮到老年痴呆症的一切疑难杂症,甚至还能让成人和孩子变聪明。

即使日子艰难,莫扎特也很会自己寻开心,把日子过成歌剧。除了写信,莫扎特还写了一系列有关屎尿屁的歌曲,比如“把我的屁股好好舔干净”、“去你的吧”、“啊,你这个蠢驴一样的马丁”,甚至还有“对着嘴巴拉屎”。如今这些标题都被人“修改”了一下。据说当时维也纳社会风气淫荡,人们的爱好比较粗俗,说恶心话就像现在的痞子说脏话一样过瘾……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被认为是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的“三巨头”。的确,今天的我们仍然需要从他们那里寻找精神慰藉。舒伯特有时候会被排在他们的后面,但这里笔者不对他展开讨论。在他短暂的生命的最后几年,他的作品更代表了新的浪漫主义的风格。尽管他也留下了大量恢弘庞大的杰作,但数目还是远不及上述三人……

莫扎特的音乐语言的确难以转化、“翻译”或抽象、概括成为逻辑语言,或把它们语汇化。莫扎特的音乐只能用“心”去体验、感受,去心领神会,而不是用“脑”去思考、对它概括、对它进行思想分析。我们每个人只能是莫扎特音乐的感受者,而不是它的阐释者,当然,每一个人的感受、领悟、体验……可以完全不同,甚至每个人此时此地和彼时彼地的感受、领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