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 我们爱音乐

中国乐派是近年来的热词,它与之前的“中华乐派”说法相似,均有指代中国境内或运用中国音乐语言创作音乐所形成的流派之意。后者已在学界进行过较为充分的论证,也开过不少研讨会和音乐会,对其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大家已有了较为清晰的认同……

“弦乐四重奏”可以说是精致版的大型音乐语汇集,是作曲家磨练技法相当好的磨刀石。据说,作曲家真正的音乐能力可以通过他如何编写弦乐四重奏作品来判断。原因也不难猜测,在写作大阵容的交响曲时,以和声、氛围及旋律来支撑整部乐曲内在变化的主要角色就是弦乐器……

1969年,窦唯生于北京,父亲窦绍儒是管乐手,母亲在北京第一机床厂上班。窦唯从小跟着父亲学吹笛子,天赋极高,什么节奏、强弱、南北派,没多久就学得八九不离十,6岁就能在幼儿园表演。由于吹得太用力,一不留神把自己吹出了肾炎……

每到夏季,来自欧洲各大顶尖乐团的演奏家们便会齐聚琉森,目的只有一个——组成琉森音乐节管弦乐团,以东道主的身份开门迎客,为整个夏季音乐节(琉森三大音乐节之一)定下基调……

歌剧《安德烈·谢尼埃》中的女主角,与电影《费城故事》中男主角的遭遇,颇有几分相似。两人都因为突如其来的灾难,折转了生命轨迹,不过,曲折与险阻并未消磨他们直面生活的信心。他们反叛、抗争,在看似无可转圜的悲伤境地中仍保持尊严,仍坚信爱与善的至上价值……

最先听雷斯庇基的作品,是被《为琉特琴而作的古舞曲和咏叹调(古调与舞曲)》唱片的封面所吸引,封面就是柯里尔的《戈黛娃夫人》。活色生香的艺术传奇,管弦乐如流水般轻轻环绕着她纯净低吟浅唱……

2018年6月底,柏林爱乐乐团前任总监、指挥家西蒙·拉特在柏林爱乐大厅举办了两场公开告别音乐会。欧美评论界对这位在柏林爱乐执掌总监工作16年的指挥家进行了评点。业界人都了解,接手像柏林爱乐这样的一流乐团,面临着怎样的挑战。拉特之前的几任指挥家都是泰山级的人物……

研究器乐历史的史学家们一致认为,萨克斯管这件乐器没有漫长的逐渐演变的历史,它是在1840年由出生于比利时迪南的阿道夫·萨克斯(原名爱德华-约瑟夫·萨克斯)和他的父亲共同创制的……

听音乐这一行为看似随时随地、无限拥有,却也在“尽在掌握”的幻觉中失去了对音乐的主动和期望。加之流行的速度和节奏变快,社会大众的吸收和消化自然也变得马虎,这样的审美接受常常是来不及咀嚼的囫囵吞枣,显然对于歌曲的流行是不利的……

弧度优美的竖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拨弦乐器,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其来源虽已难追究,但根据其造型给予的启示,人们普遍认为这些弓弦乐器皆由远古人类对弓箭的改造而来。竖琴音色婉约精致,能奏出柔和优美的抒情段或华彩段,极具感染力,它一直被认为是“世间最美乐器”……

或许你不了解摇滚乐,但你一定听过披头士的名字。作为公认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摇滚乐队,披头士乐队(The Beatles)虽然只活跃了短短数年的时间(1962-1970),其影响力却穿越多个时代,深刻地改变了流行音乐,成为了几代人心中不朽的传奇……

“高雅音乐”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称谓,很难给出具体的概念,不过人们心里大抵明白其所指的音乐范畴,即以古典音乐为主的一种音乐类型。高雅音乐虽然不能与古典音乐划等号,但是说古典音乐是高雅音乐是不会有异议的……

你会花128元大钞,去买一本《无法发行的60张唱片》吗?我的回答是“绝不”。但是当我将这本重量超过1公斤的书从头至尾翻完,我之前的想法被砸了个稀巴烂。此书是英国乐评人布鲁诺·麦克唐纳于2014年主编出版的一部著作……

古典音乐在当下遭受的挑战之一,就是对确定性的疑问。文化的相对主义,世界的不确定,已成为主流认识。贝多芬的雄辩,新一代听众可能会觉得可笑,因为他们习惯了喜剧地看待人世。听贝多芬,需要正襟危坐,他的每一个乐句都前后相连,几乎让人喘不上气来……

我不喜欢今时今日青春偶像剧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剧中年轻男女恋爱谈得未免太寡淡单薄了:成日将“爱不爱”或是“想不想”挂在嘴边,一点迂回含蓄也不讲。与这样直白无趣的示爱相比,十多年前一部名为《沉静如海》的电影可说是相当高明了……

世人认知中的图瓦,有非“现代文明”视角的存在吗?过去的几十年中,这块亚洲中心的神秘之地被掀开面纱。世人赞叹她的音乐,将对于游牧生活的种种幻想赋予她。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理查德·费曼是最早关注她的西方人之一……

无论听柴可夫斯基,还是拉赫玛尼诺夫,甚至是俄罗斯小曲(包括像《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样的简单作品),一种深重的悲伤连天动地,绵延不绝,让人难以自拔。这种悲痛在歌唱,适合在影视作品里使用。拉赫玛尼诺夫注重旋律,从不放弃音乐里的歌唱性……

传播手段的泛化和权威评价体系的消解,导致劣币逐良币的现象,这种感叹由来已久。但是,形成于信息时代的流行音乐文化,必然带有网络作为主要生产和传播手段的时代特征,其结构是复杂的,不好做结论……

二胡是中国民族乐器里最典型的代表,不管是京剧还是民乐团,二胡之声都不绝于耳。然而对这件熟悉又亲切的民族乐器,多少人说得清来龙去脉,讲得出门道呢?日前,在文化论坛《大家说》上,二胡演奏家马晓晖便做客现场,就二胡历史、二胡音乐与心理,与观众展开了交流……

肖邦弱不禁风,被人戏称为“纸片人”。他病重的时候体重只有九十磅,也就是八十斤左右。这个体量如此小的人,却能擂动体量巨大的钢琴,像是瘦小的车夫,在赶一辆几匹马驱动的豪华马车。肖邦的钢琴作品充满阳刚之气,弹奏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