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 我们爱音乐

2018年5月11日在上海的罗大佑演唱会,编曲太丰隆了。罗大佑的能量那么充沛,我以为他大可不必用这么层层叠加的器乐制造声浪的高潮。新不如旧的心态一定也有,但编曲改动大的几首作品:《追梦人》《恋曲1980》,经常错觉轰隆的器乐走向和罗大佑的声线竟是貌合神离的……

小泽征尔指挥柏林爱乐的《布兰诗歌》(飞利浦公司出品,封套上是在水中嬉戏的男女)准确而到位,尤其是序歌《命运,世界的女神》,对比强烈,歌声强劲、利落,打击乐铿锵有力。他有瞬间调动歌手与乐队的能力,让演绎爆发惊人的能量,尽管精雕细刻并非他的强项……

内蒙古阿巴嘎旗人海青38岁才出首张个人作品,团队成员包括制作、编曲李星和其他两位“红领巾”乐队成员邓博宇(鼓)和老丹(笛子、Didgeridoo、竹萨克斯),张梦(笙)、王星(萨克斯)、布日(小号)、杜平(电贝司)和王旭波(Double bass)。

对于一辈子离群索居、孤零零地与食物与远方书信作伴的马克思来说,能说出“我愿意与你分享一罐炼乳”这样的话,应是对这段友情怀了最真纯的期待吧。也许,马克思是幸运的。一曲终了,巧巧桑没有等来她的爱人,他却等来了自己一辈子的朋友。

真正的古典音乐会是没有电声扩音的,因为音乐会舞台上的乐器、唱法、作品,绝大多数都是在没有电的时代,为自然声学环境设计、研习、创作的,而流行演唱会正好相反。在自然音响环境中,任何音乐之外的声响都有可能影响音乐家的表演和听众的正常欣赏……

1941年年初,集中营的法国战俘与德国看守一起在寒冷中听这首乐曲的“战时首演”。梅西安弹奏一架琴键不全的破钢琴,另外三个人分别吹奏单簧管,拉大提琴与小提琴。冬天的大地一片萧瑟,四位乐手真像世界尽头的鬼魂,在生死之地进行来自音乐的告解……

郑京和1948年3月26日出生于汉城(今首尔)一个律师的家庭,共有兄弟姐妹七人。在家庭观念重于个体发展的亚洲,家庭的亲和力往往来自家庭成员对某一事物的共同爱好。由于父亲是古典音乐爱好者,母亲也粗通钢琴和吉他,因而受到他们的影响,这个家庭里日后竟有六个孩子成了职业的音乐家……

本文为《论巴赫》中译本序言。《论巴赫》是阿尔伯特·施韦泽,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为音乐大师巴赫书写的一部传记。它是西方音乐研究中的必读巨著、经典,甚至,它是一座里程碑。迄今,它已被译成10余种语言文字,在全世界范围内出版发行……

相比日本人对于二战时犯下的种种罪行三缄其口,大洋彼岸的欧洲,这些年来时常有反思战争的影片面世,例如2002年波兰斯基执导的《钢琴师》,以及2011年德国导演罗森穆勒的《神童》(Wunderkinder)。两部影片均以“音乐”为切入点,前者讲述犹太钢琴家被纳粹军官追捕而流离颠沛的悲剧……

岁末年初,电影《无问西东》让人们了解和重温了早在1928年清华老校歌中所确立的“东西文化,荟萃一堂”“立德立言,无问西东”的理念。今天,当我们在说“中西合璧”“荟萃西东”时,是否知道“短板”呢?

杰出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堂弟、德裔美国音乐学家——阿尔弗莱德-爱因斯坦(Alfred Einstein)认为:一个伟大作曲家的诞生至少需要七个条件:生逢其时、胸怀大志、天才、博大、高产、创作生涯完美、心灵世界丰富……

2018年4月20日下午,瑞典DJ Avicii(Tim Bergling)在阿曼首都马斯喀特去世,年仅28岁。他的经纪人Diana Baron在声明中说:“他的家庭非常悲伤,希望每个人都尊重这个家庭在艰难时刻对隐私的需求。我们将不会发布进一步的消息。”

在关于贝多芬的一部电影里,结尾响起“欢乐颂”的音乐,画面从童年的贝多芬开始。他从屋子里跑出来,跟随旋律越跑越快,最后在一片水流前停下来,然后躺入水流,在满天星光下听闻大合唱激越唱起。内田光子的贝多芬,让人想起的是晚年贝多芬在交响乐、四重奏、钢琴曲里的崇高情怀……

熟悉Supper Moment的歌迷不少,不熟悉Supper Moment的歌迷也有很多。这种熟悉与不熟悉,恰恰也同步了港乐的生存现状。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老是觉得港乐“已死”,这显然就是一种信息不对称。其实,港乐一直以来都活得好好的,新人层出不穷,佳作源源不断……

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作品总是吸引着广大的古典音乐爱好者,原因何在?今天,为纪念这位伟大作曲家去世75周年,我们不妨从他忧郁而高贵的乐曲中去探视他生命历程的点滴……

人都喜欢听英雄戎马江湖的故事,但这不是一篇“讲古”罗大佑的文章。它想呈现(哪怕一点点)的是,63岁的罗大佑是什么样子。63岁的罗大佑刚刚出了新专辑,2018年5月还将在上海、成都和广州三地巡演……

听勃拉姆斯,仍需像听贝多芬一样正襟危坐,尽管他已经柔化了不少,但严肃的面容依旧。除此之外,还需清空自我,不置前提,才可以层层递进地听进去。勃拉姆斯的情感,因为充满纠缠之影而异常动人。他继承了贝多芬,但多了挣扎与悲痛。

与那几部要么因为主角演技(比如《至暗时刻》)、要么因为主角颜值(比如《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而获得坊间热议的本届奥斯卡提名片相比,《魅影缝匠》显得相当低调:没有太多映前宣传,也不想因循最近几年好莱坞得奖影片“政治正确”的惯用套路……

毫不夸张的说,当李泉瞪圆双眼,在《歌手2018》的舞台上边弹边唱他那首著名的代表作《我要我们在一起》时,作为观众的我,就像摄影机捕捉到的那些被怀疑为作秀的观众一般,居然淌下涟涟的泪水……

2018年4月3日以98岁高龄谢世的指挥家韩中杰先生,是中央乐团、中国交响乐团乃至中国交响乐发展的见证人和亲历者。韩先生不善交际,不愿接受媒体采访,所以他的事迹也很少见诸报端。就连以往他指挥的音乐会,都避免突出宣传个人,屡屡强调交响乐的演出是个整体、而不是指挥家个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