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 我们爱音乐

2017年夏天,一档名为《中国有嘻哈》的歌曲类节目在网络上热播。节目的形式并没有什么新鲜之处:选手经过海选、淘汰、分组PK、嘉宾合作、个人PK等环节,逐渐竞得冠军。惟一吸睛的地方,即是选取了在国内尚且小众的嘻哈音乐为节目主题……

我相信,每个人对于糖果的感情一定来源于童年的某些记忆。而我的记忆则来自有一天爸爸带回家来的糖果是用五彩缤纷、光鲜闪亮的“玻璃纸”包装的糖果,而不是此前那种灰突突的蜡纸外包装,内衬糯米纸的老式“米老鼠”;就凭这一个外包装的改变,糖果立刻变得分外的甜美……

任谁拿起这张唱片,都容易被它显豁的封面设计所吸引,尤其会注意到“60年的音乐”等字眼与埃尼奥·莫里康内的名字合二为一,这位电影配乐大师似乎还以手势劝大家保持安静,准备好聆听他隐藏在音乐里的秘密……

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这是很有意思的”是叶国辉的高频句,完全符合人物特性。他兴趣广博,除音乐外,还雅好历史、军事、运动、绘画。“很多作曲大家,文章也都写得好,比如桑桐先生、陈铭志先生、杨立青先生、赵晓生先生等等……

《功夫》好在哪儿呢?我想是因为在这样一部兼具奇幻与动作元素的影片中,我们既能见到熟悉的周星驰式“无厘头”,也能咂摸出所谓“无招胜有招”或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行事做人的道理。而且,配乐、布景和道具种种细节,均用心设计以达致某种观看上的整体感……

金承志早已认可音乐是自己生命里的一部分,但同样现实地不会想给予它过多的意义。“音乐作品是有局限性的,一部100万字的小说可以表达的东西在一个音乐作品里就很难全部展现。音乐能做的是通过素材的拼凑和逻辑线的展开解决情绪——平复悲伤,带来安慰和快乐……

瓦格纳夸奖布鲁克纳,说他是贝多芬之后最好的交响乐作者,故意把勃拉姆斯搁到一边。勃拉姆斯在声势上打不过瓦格纳,自然要挞伐布鲁克纳,说他的作品是骗局,不久会被人遗忘。其实公允地说,布鲁克纳的交响曲没有勃拉姆斯的结构谨严,肌肉不够紧致,乐章间也欠平衡……

当代社会步入多元化的时代,网络流行音乐作为当代社会重要的时代文化形态,最为深切地体现了这一多元化的特征。尤其是“互联网+”的到来,让流行音乐的生态更为多元。可以说,互联网时代的流行音乐从生产机制、传播机制到消费机制都是围绕多元化而展开……

《晚期四重奏》并不是一部让人开心的电影,看似光鲜的古典音乐演奏家的日常生活,竟也有那么多挣扎、失落与无解的悲伤。诚如贝多芬的这首四重奏,听来恐也难给人多少快乐。一番追问与求索,实现了期望,自然幸福难抑,如若期望无从实现,虽然听来寥落,却才是生活之常态……

“埋葬与复活在某种程度上可用来描写巴赫音乐的历史。”在聆听巴赫的宗教声乐作品时,我们每每想起这位平凡而不朽的艺术家特殊的历史遭际。或许可以说,他的平凡实在是由时代造成的……

其实从音频处理专业技术角度,大公司制作、再版的历史录音,必然比我们这些业余“作坊”翻录的指标要高得多,但是在对于音质“好”的标准上,唱片公司的制作人,与我们这些历史录音“发烧友”显然有着巨大的差异……

尺八是一种源于中国的竹制吹管乐器,以管长一尺八寸得名,音色苍凉辽阔,南宋后逐步在中国失传,后来流传到日本,保留发展至今。在当代日本,尺八被广泛运用于民谣、摇滚、爵士、流行乐,尤其是日漫配乐是年轻人走近尺八的重要途径。

舒缓与激烈的对照,愈发显得电影画面张力十足。场内场外,俱是戏剧般起伏跌宕的生死爱恨。人生如戏,不过如此。知名歌剧《乡村骑士》的情节同样与意大利西西里岛有关,同样关乎背叛、仇恨与情爱,与电影《教父》的故事对照来看,亦不乏互文的意味……

听贝多芬如果没有听第五交响曲,那他就没听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对于贝多芬来说,犹如一个人在镜子面前的形象,我们所见过的贝多芬的肖像画也好雕塑也好,统统可以用第五交响曲来命名。即使没听过第五交响曲的人,大多也会知道这个著名的动机……

皮克斯的第十九部长片《寻梦环游记》(COCO)虽非音乐电影,但它的好口碑中,音乐功不可没。从广为人知的mariachi和son jarocho,地方色彩更浓的norteño、banda、ranchera、huapango 到当代墨西哥电子音乐和流行音乐……

这是柏林爱乐第四次访问中国,作为乐团此次亚洲巡演在中国的最后一站,上海两场音乐会门票在开票26个小时后即告售罄,创下东艺售票新纪录。令乐迷们疯狂的原因……

胡德夫还记得,1970年代的某一天,前辈李泰祥建议自己:“你现在学钢琴来不及了,你就按照自己的拍子走,按自己的呼吸唱,别管人家前奏、间奏怎么走。”李泰祥说话时正坐在钢琴边,为作家三毛创作的歌词《橄榄树》写曲子。胡德夫走进房间,是准备帮他削铅笔……

英国《卫报》影评人用“小调式的悲歌”来形容这部电影,巧的是,阿尔比诺尼这首作品也是小调。他用g小调写作这首柔板,或是看中这一调式神秘且哀伤的意味。其实,说《海边的曼彻斯特》又颓又丧有些不公道,因为在导演看来,生活原本就是这样,而电影回应生活,也不需要任何的美化或矫饰……

柏林爱乐2017年访沪音乐会的艺术精彩和历史意义都是值得回味的,对身为当代最杰出指挥家之一的拉特爵士和这个在全世界最受欢迎的交响乐团,我们在献上衷心祝福的同时,更有一种再相会的艺术期待。

每年新歌产量大约在10万首左右,但能够被传唱开去的却寥寥无几,所谓“通俗歌曲不通俗、流行歌曲不流行”。著名音乐人徐沛东感慨:“歌曲多了,好歌少了……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今天被传唱的好歌反而没有过去多呢?虽然岁月更迭,为什么一些老歌却能长时间在人们心中保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