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 我们爱音乐

清明假日,忽然想到5月8日就快到了,那正是邓丽君15周年忌辰。 邓丽君为蒙受十年浩劫、身心疲惫的大陆人民带来了温柔的安抚,刻骨铭心。记得第一次听邓丽君是在1979年夏天,连波先生来家时带来一盒邓丽君拷贝盒带,数年后才知这是转录自《岛国情歌》之五《爱情更美丽》。这盘带子仅A面录有邓丽君的7首歌。“记得我俩初相见,风吹花儿飞漫天……”,柔美的音色,新奇的伴奏,从砖头式录音机里流淌出来,如黄莺出谷,沁人心脾……

音乐是天使的语言。当音乐响起来的时候,天堂就短暂地降临到人间了。在长大以后,我们逐渐学会了撒谎、欺骗、钻营,我们日渐变得冷酷、虚伪、贪心,对不公正的事情我们转过头去,还时不时地嘲笑一份真诚的感情。但是每听一次好的音乐,我们渐渐干涸的心就又湿润一下。所以音乐是天堂里的雨。所以莫言说“音乐实际上是唤起人的心灵之湖波澜荡漾的声音”……

“传说”中的贝多芬和历史上的贝多芬有多大差距呢?大概和“传说”中的诸葛亮和历史上的诸葛亮的差距相仿。传说中的诸葛亮是有着“超能力”的先知,是无与伦比的政治家、军事家。而在史实中,他的确是杰出的政治家,但在军事上能力非常一般,更不是什么会求风、占卜的半仙;传说中的贝多芬是令人景仰的“完人”,它不仅是创造至善音乐的作曲家,还是有着完美人格的“革命家”,是全人类的大楷模。而事实上,他的确是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但却有着各种人格缺陷、极端自私……

邓丽君是一位在世界上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台湾歌星,也是20世纪后半叶最富盛名的华人女歌手之一。她是首位登上纽约林肯中心、洛杉矶音乐中心的华人女歌手。1986年她获得美国《时代杂志》世界七大女歌星,世界十大最受欢迎女歌星,是唯一一个同时荣获两项殊荣的亚洲歌星。2009年,她又以850多万票的绝对优势,荣获建国60周年最有影响力文化人物网络评选榜首。没有人能抹去一个风华绝代的天皇巨星留存在人们心中的印象;但是,时间却能……

眼下,听众都知道要在音乐会中保持安静,乐章之间不能鼓掌。但汉密尔顿回顾19世纪与20世纪初的音乐会活动却并不如此。他引用贝多芬的话:“寂静并不是我们艺术家所想要的,我们想要的是掌声。”肖伯纳曾经写道:“诸如李斯特与安东·鲁宾斯坦那样的演奏大师,如果听众没有在乐章之间鼓掌,他们会觉得受到了冷落”……

贝多芬是乐圣,一个音乐爱好者,无论你是初窥堂,或是小有心得,甚至听得来门坎极精,贝多芬是一定要听的。姑且算你是个音乐的门外汉,若是隔壁门洞里传来的《致爱丽丝》和《月光奏鸣曲》也常常叫你怦然心动,这就是一个蛮不错的开端。如果还想进一步搭搭味道,建议一定要先从交响曲入手。一来贝多芬本人就是交响曲的同一词,他在这上头傲视群雄,无人可及;二来初听者多喜动不喜静,欣赏时注意力容易分散走神……

十二把大提琴的汇聚会带来怎样的精彩?更令人充满期待的原因,是由于他们来自柏林爱乐——这支世界顶级的管弦乐团;这一形式独特的弦乐合奏组已拥有不短的历史,历任音乐总监都对“十二把大提琴”赞誉有佳;时光荏苒,团员不断更迭,他们是否依然能保有持久的艺术活力?2006年7月11日晚的上海音乐厅,一切揭晓。

在历经几个世纪的时代变迁后,肖邦的作品仍能一如既往的大受欢迎,他的几乎全部创作今天依然被保留在钢琴家们的节目单中,这又怎能不让别的作曲家羡慕呢?为纪念这位受人热爱、尊敬的伟大音乐家,今年各大唱片公司纷纷推出了各种形式的肖邦作品集,其中以DG公司出品的17张CD组成的《肖邦全集》(编号:477 8445)为重,因为它是真正意义的“全集”,不仅涵盖肖邦所有的钢琴独奏作品……

最近有一本叫《怎样鉴别黄色歌曲》的旧书沉渣泛起,暴得大名,在网上被炒得很热。这本书当年我也翻过,事隔二十多年,我在网上下了个电子版,温故而知新,完全是沧海桑田的感觉。此书的撰稿人都是鼎鼎有名,如雷灌耳,不说也罢。里面的篇目有“一种精神腐蚀剂——对我国三十、四十年代黄色歌曲的认识”、“怎样看待港台流行歌曲”、“从衡量靡靡之音的尺寸谈起”等。想当年,最早听到“黄色歌曲”这个词的时候,眼热心跳之余,也是心存疑惑,别有一番好奇……

贝多芬的晚期创作不仅达到了他个人的艺术顶峰,而且也标志着整个音乐发展史中的一个制高点。贝多芬一生的创作,通过早中晚三个时期的发展,显示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精神进步过程,其中不仅揭示出人是什么,而且展示出人应该是什么——尽管贝多芬作为一个普通人,身上不免带有这样或那样的性格弱点和心理缺憾,但贝多芬通过自己的音乐创作,用一种无可替代的音响呈现的方式,让我们听到并认识到……

1812年的贝多芬,已是“人到中年”。因为创作了众多脍炙人口的杰作,他在当时就已被公认是最伟大的在世作曲家。作为一个完全依靠自己的艺术劳作获得社会身份认可的自由艺术家,他受到维也纳所有政要和贵族的尊重,不仅衣食无忧,而且地位显赫,享誉全欧。可以说,此时的贝多芬正处在顶峰,事业如日中天……

对于贝多芬,我们似乎已经非常熟悉。辞世一百八十多年以来,贝多芬早已被公认是整个西方音乐史中最具代表性、最有影响力的伟人巨匠。汉语世界中对贝多芬的认识,可用一句大家都耳熟能详、颇富文采的话语来作概括——所谓“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另一句解释贝多芬作品内涵的口号式箴言是——“从痛苦走向欢乐”,同样极富感召力……

张国荣那首《奔向未来日子》是我少年时代最为喜欢的歌,虽已久远了,但一直难忘。那时候看到MTV里的他一袭长衣,孑然踱步,比起《英雄本色》里的他,记忆更为深刻。“无谓问我今天的事,无谓去想,不要问意义,有意义,无意义,怎么定判,不想,不记,不知。无谓问我伤心事,谁愿意讲失落往事,有情,无情,不要问我,不理会,不追悔,不解释意思……”那时虽是懵懂少年,亦感觉到歌曲中的无奈与失落滋味……

大家说贝多芬是最后一个古典主义者,又是最先一个浪漫主义者。浪漫主义者,不错,在表现为先,形式其次上面,在不避剧烈的情绪流露上面,在极度的个人主义上面,他是的。但浪漫主义的伤感气分与他完全无缘。他生平最厌恶女性的男子。和他性格最不相容的是没有逻辑和过分夸张的幻想。他是音乐家中最男性的……

对于2006年10月BBC交响乐团这两场访沪音乐会,原本并没有非听不可的强烈愿望;因为对其了解有限,所以在我的心里BBC的地位并不是很高,加之此番领团的首席指挥贝洛拉维克的国际声望也比较有限。但就在27号演出当日,一位好友特意告诉我,他听了BBC在京城的两场演出,效果令人“叹为观止”,要我无论如何也不要错过他们在上海的音乐会……

忽尔今夏所撰写精彩碟评,其中包括张国荣在1986-1999年期间、由华星、新艺宝、滚石、环球四家公司为他发行的最精彩的八张唱片——《迷惑我》、《Summer Romance》、《Virgin Snow》、《侧面》、《Salute》、《Final Encounter》、《Red(红)》、《Count Down With You(陪你倒数)》等……

别无选择,我们都要站到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面前,经受“命运”灼人的烈焰!《命运交响曲》一开头的动机已经成为所有人耳边最著名的音乐警句。从未有人不在由这个动机喷涌而出的音乐洪流面前深受震撼,并且在以后阴霾的日子里,不断地从中获得激励。这是迄今为止,人类情感向一切艰难困厄所射出的最猛烈的炮火,我们在音乐的进行中……

我国著作权管理体制还不成熟,相关的法律法规仍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在同国际惯例进行接轨的过程中,往往会措手不及或陷于被动局面。去年11月,在由国家版权局主办的著作权保护发展趋势国际研讨会上,中外知识产权专家、学者讨论了对音乐产业著作权保护问题及发展趋势的看法。会上,国内专家、学者要求对现行的《著作权法》进行修改的声音呼之欲出,看来,音乐维权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或许就个体而言,他们并不是这个时代最杰出的美声歌唱家,可一旦被组合到一起,国王歌手简直是无可匹敌的。他们的嗓音被揉捏在一起时,同样不失清澈、甘甜的韵味,甚至拥有一种独特的透明质地;加之彼此间紧密的合作精神以及充分的默契,让他们的合唱在井然有序中透出灵性四射的光芒。若要说有什么缺憾的话,现场聆听并没有让我感受到他们在唱片录音里所展现出的那种鲜明的强弱对比……

《连线》杂志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假想:Zenph的研究很可能导致音乐家们纷纷注册自己的“风格版权”,并在与类似的技术公司交易时收取费用。但如果一台机器需要付费购买后才能使用音乐家的风格的话,一个音乐家模仿另一个时需要付费吗?如何界定“风格版权”?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受过音乐史的教育,并被它影响。电脑学习音乐家的风格,和人脑学习音乐家的风格,这当中到底会有多大区别?